读音:chú qiū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炎帝之后,齐公族有丘氏(8,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并注其源: ①其
读音:Cu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河南洛宁有此姓(29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ěilǐ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zhǔ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古有主国,灭于楚,其地为楚大夫食邑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系自嬴姓。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,自号主父,让国于其子赵惠文王,其后有主父氏,至汉主父偃,始改姓主(6
读音:Hǎn【音】轩氏有宣(Xuān)(17,21)和罕(Hán)(86)二音。参见轩(Hǎn)。 【源】①黄帝轩辕氏之后有轩氏(6,9,12,17,60)。②黄帝之子苍林氏之后有轩氏,见张澍《姓氏五
读音:Sìfē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复姓,与宇文同。《广韵》: 宇文氏出自炎帝,其后以有尝草之功,鲜卑呼草为涘汾,遂号为涘汾氏,后世通称 ‘宇文’,盖音讹也。
读音:Qī戚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孙姓。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,受封于戚邑,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,形成戚氏。秦汉之际,戚姓落籍于鲁西南。东汉至魏晋,繁衍于江苏、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
读音:Guāngiālǎ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姓氏,乃女真白姓; 至清,则融为满族,世居叶赫及吉林乌拉地方,为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廣
读音:Dìèr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其先齐诸田,汉武帝徙之诸陵,以门秩次第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(按:登,或作‘癸’。)。”此“以次为氏”,出田氏。唐代有第二·从
读音:Shǎnjiě历史上西羌复姓。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其据《转注古音》 注“”云: “西羌彡姐(按:‘彡且’ 即‘彡姐’ 之省),见 《汉书》。今西羌尚有此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