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ǐng

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,其后用祖先封地“”为姓,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,以“”为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,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,居者以地为姓。

历史人物有邴吉,汉丞相。虽为高官,但包容性强。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,有一次随邴吉出门,醉呕车上,弄脏了车子,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,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。后世遂用“邴车”美称官吏所乘之车。

邴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四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Bìng(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,因氏(7,12,17)。齐邴邑在泰山下(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),居此者以为氏(11,60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,因氏(6,12,17)。然此说不可信(7)。【变】 ①亦作丙(12,21)。②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,以其姓犯庙讳,赐姓李(12)。【望】 平阳、鲁国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邴歜,春秋时齐人(61)。邴汉,汉时太中大夫,琅邪人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较广: 今北京,内蒙古之乌海,辽宁之清原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度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酒泉,河北之辛集,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亦作 ‘丙’。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,因以为氏。齐亦有邴邑,而亦有邴氏。”此当以邑为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则云: “一作 ‘祊’。泰山下邑,居此者以为氏。望出鲁国。”

一音bìng,亦为姓。

春秋齐有邴师,庄公之嬖臣; 汉有邴丹,博士;又有邴汉,太中大夫; 三国时有邴原; 晋有邴郁,诚阳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J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河北卢龙(289)、安徽淮南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。此姓系嫩江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按:戟乃古代兵器,可能以

  • 鄂爾和達

    读音:Èěrhédá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列传》卓洮台,鄂尔和达氏。其先琳沁巴丹,以材武雄诸部,生子曰鄂尔和达,曰荞果勒,曰扎拉尔,曰鸿吉哩,曰伊

  • 读音:Kē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羌人之姓,汉时羌酋柯比能之后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 平昌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西丰城(357)、辽宁阜新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轲

  • 读音:shā见《姓苑》。马韩官有杀奚。(见《后汉书·东夷传》)

  • 拉耐

    读音:Lānài【综】 德昂族姓(克勒名)。世居云南镇康木厂区大寨,汉姓为姚(146)。

  • 读音:Wěi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集韵》收载。初见於《左传》。春秋时鲁有氏, 亦作“��” (见新版《辞海》)、 “”见

  • 額哲特

    读音:Ézhé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正黄旗满洲前锋富明之妻为额卓特氏,正黄旗蒙古前锋七十五之妻为额吉特氏,正黄旗满洲闲散哈斯呼哩之妻为额哲图氏

  • 謨岳絡

    读音:Móyuèluò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舒穆禄村地方,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收载;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作“谟岳罗”。

  • 读音:diān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楚庄王之裔庄蹻国于滇(今云南省),汉武帝时滇王降,其后以滇为氏,见《通鉴集览》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西羌姓。晋末后秦姚苌之裔有滇氏(17,60

  • 读音:jiù【源】 黄帝臣僦贷季之后(17,60,62)。一说,僦贷季系神农氏时人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姓考》云: “黄帝臣僦贷季之后。”相传僦贷季为歧伯之师,乃我国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