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Tán

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,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,后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姓,相传姓谈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周有大夫籍谈,其后亦有谈氏。三是源于己姓。相传少吴的后裔被封于郯,建立郯国,后被越国灭亡,其后代遂以郯为姓,上古“”“”通用,因此即有谈姓。

谈氏起源于今河南。秦汉时期,部分谈氏北迁到今河北,后来谈氏在广平形成大族,另有部分谈氏西迁至河南灵宝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谈氏有南迁至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者。唐末五代,谈氏繁衍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,散布于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等地。宋元时期,谈氏入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如今,谈氏以江苏最多。

谈姓历史人物有谈迁,明清之际人,清朝建立后,隐居山林,熟悉历代典故,长于论议古今治乱。有《国榷》《枣林集》《北游录》《西游录》《枣林杂俎》《枣林外索》《海昌外志》等书。谈寿龄,清末人。倡导实业救国,嘱子孙学习实业,反对后人科举进入仕途。曾捐资创办“谈氏东文学馆”,专程赴沪诚聘日籍教员教授日文和新学。学馆的学员除招收谈氏子弟外,兼收外姓青年,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。

谈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一十七位。


殷帝乙长子微子启,周武王封之于宋,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,为楚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▲<宋>谈英,曲阳人。<元>谈文理,诗人。<明>谈一凤,无锡人,应山知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行

    读音:zhōng xíng【源】 春秋时晋国公族隰叔之后。晋公族逝敖生荀林父,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,荀林父统率(即中军),谓之中行桓子,其后以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4,6,7,17)。 【望】河东(17

  • 馬林泰

    读音:mǎlíntài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额尔金之妻为马林泰氏(260)。

  • 俟元

    读音:sì yuán【综】 代北姓,后改为元氏(12,15,21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为单姓元。

  • 富佳

    读音:Fùjiā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化连布之妻为富佳氏(260)。

  • 德馬

    读音:Démǎ【源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

  • 宋榮

    读音:Sòngróng【源】 《庄子》中有宋荣 子(17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觿》云:“《庄子》有宋荣氏。”《庄子·逍遥游》有宋荣子,战国时宋人,乃有道者:“举世而誉之而不加

  • 读音:Yá【源】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(91)。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(23)。③壮族姓(107)。【布】 广西都安(288)、北京、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崖葑,清时曾任新宁州(故治在今广西扶

  • 读音:shuǎng【源】 ①少昊(即少皞氏)之司寇曰爽鸠氏,封为诸侯,居齐地爽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),以地为氏(7,60)。亦称爽国,以国为氏(17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春秋时宋大夫甫爽文叔

  • 劉王

    读音:Liúwáng【综】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今广东有此姓。”则此复姓乃现行姓氏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弼魯

    读音:Bìlǔ/Biru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九派,出叶赫、松花江、乌拉、乌喇哈达、扎库木、黑龙江、伊兰新泰、爱新哈达、哈达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①亦作〔碧鲁〕(180,26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