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Nà

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7,9,12,15,60)。②西夏人姓(240)。③清时甘肃西宁县(即今青海西宁)土司,为纳沙密西番人,后以纳为氏,世居纳家庄(72)。④元时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剌丁官陕西行省平章政事,其后裔以其四字分别为姓。今回族纳氏出于其后。⑤土族姓(195)。【望】 临湘(17,418)。【布】 云南通海河西纳家营(105)、泸西(374)、东川(380)、昆明、双江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台湾、台北、高雄、花莲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纳台,明时四川什邡人,永乐中湖南常德卫千户(15,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,云南之泸水、邱北、河口、陇川、马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甘肃之酒泉、永登、舟曲,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回、土、珞巴、傈僳、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姓苑》 注云: “临湘有纳湖,本属纳氏。”此之纳氏,为姓书最先载者,所惜未道其详也。②回族之纳姓,则为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·瞻思丁之子纳速刺丁之后,盖取其名之首音谐以汉字 “” 而为单姓,或改为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 等姓。③土族之纳姓,则出自 “纳速剌”。明洪武四年 (公元1371年) “诺延”沙密率部降明,其子纳速刺,依汉习取 “纳速刺”之首音谐以汉字 “”而为姓; 人称纳土司。④珞巴族之纳姓,本为部落名,以为姓。注②——④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明代有纳台,常德卫千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勝

    读音:Gōngshèng【综】 公胜生著书,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(9,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公胜子》五篇。

  • 莫允

    读音:mò yǔn【源】高车十二姓,八曰莫允氏,见《魏书》(11,17,60)。历史上高车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魏书》注云: “高车十二姓,八曰莫允氏。”

  • 小臣

    读音:Xiǎochén【源】 春秋时齐桓公之处士小臣稷,见《韩非子》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韩非子》有小臣稷,春秋时齐处士,齐桓公知其贤,五次

  • 读音:Shuǐ水姓的来源有四个。一是以职业为氏。远古大禹在会稽山治水时,留下的治水人员便以水为姓,子孙世代相传,称为水氏。二是源于共工氏,以官名为氏。共工是黄帝时候负责掌管水利的水

  • 木門

    读音:Mùmén【源】 ①春秋时宋公子居食采木门,因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9,12,17)。②春秋时卫子鲜奔晋,托于木门,为卫��之支裔,因氏(60)。【望】 汲郡(4

  • 读音:tiě铁氏,子姓,铁卫地在戚城,或以地为氏。(见《世本》)隋有将军铁士雄,宋有进士铁南仲,淮甸人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查拉克

    读音:Zhālākè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贵伦齐之妻为查拉克氏(260)。又,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同成布之妻为渣拉克氏(260),〔渣拉克〕似即查拉克之异译。

  • 謝加

    读音:Xièjiā【综】 土族姓。世居青海互助,汉姓为谢(195)。

  • 读音:chū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1,12,60)。【望】 郓城、南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【人】 初暐,宋时胶水人,第进士,历官集贤院,知潍州(6

  • 读音:Zh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河北隆化(344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东之鱼台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