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紇豆陵

紇豆陵

读音:Hédòulíng

【源】 ①少康子龙留居仍,为窦氏,其后裔入鲜卑拓拔部,居南境代郡,号没路回,为没鹿氏。北魏武帝命为纥豆陵氏,见《路史》(27,60)。一说,西魏赐窦炽之先为纥豆陵氏(27,60)。②北周时梁御因官北边,家于武川,改姓为纥豆陵氏(27,60,62)。 【变】 后改为窦氏(6,12,17,27,60)。亦改为豆氏(27)。 【人】 纥豆陵藩,北魏时将军,河西人(21)。纥豆陵洪景,隋时西河公(21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少康子龙 (按: 龙,当作 ‘杼龙’) 留居仍,为窦氏。其后裔入鲜卑拓拔部,居南境代郡,号没鹿回,为没鹿氏。魏武命为纥豆陵氏。其归华也,孝武复之为窦氏。” 此当系出姒姓。②又云 “西魏赐窦炽之先为纥豆陵氏。” ③其据《周书》 云: “梁御,因官北边,家於武川,改姓为纥豆陵氏。” 此则为梁姓所改。

后魏有纥豆陵·步藩; 纥豆陵·伊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特黑

    读音:Yítèhēi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宜特黑隆福,清满洲正红旗人,嘉庆年间历任哈密办事大臣、库车办事大臣、宁夏将军(254)。

  • 巴哩勒都

    读音:Bālīlèd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元史》有乌木罕,即姓巴哩勒都氏。

  • 俄嫩

    读音:É'nèn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,或译作“斡难”、“鄂嫩”。或云,因发祥於鄂嫩江(即黑龙江之旧称),因以名族,以 (氏)族代姓;或

  • 读音:Yǔ【音】 亦音Yú(17,21,76)。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敬仲之后有与氏(5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浙江江山有此姓(325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,

  • 读音:zhé【音】 又音(Shé)(17,75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,见《姓氏大全》(17,21)。②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(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70里),曾孙名国,为郁林

  • 读音:shè【音】 射氏有Shè、Shí二音,且源出不同,参见射(Shí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昭王时大夫观射父之后,见《姓谱》(60,62)。②出自古司射官之后(60,62)。③汉末大鸿胪射咸,本姓

  • 蜚廉

    读音:Fěilián【源】 秦嬴十四姓之一为蜚廉氏(6,9,11,63)。

  • 读音:Céng【源】 系自姒姓。夏少康之子曲烈封于鄫,一作缯(故城在今山东苍山西北),子爵,以国为氏,后有缯氏、鄫氏、曾氏(7,11,17,60)。一说,缯国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境(91)。【望】 安邑(

  • 读音:Gàn【音】幹氏有Gàn、Hàn二音。参见干(Hàn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9,15,21)。 【望】颍川(17,418)。 【布】四川汉源(336)、中江(345)、彭县(354)、云南东

  • 陽佟

    读音:Yángtóng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