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ú

【源】 驩兜(帝尧之臣,一说,黄帝之子)有佞臣狐功,见《墨子》(60)。当尧舜时已有狐姓(62)。 ②春秋时晋唐叔虞之后,其在戎、狄者为狐氏,见《姓苑》(17,21,60)。③周平王之子王子狐之后,以名为氏(12,15,60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清时四川有此姓(86)。今大陆仍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狐突,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之外祖父,晋大夫。其子狐偃,佐文王而霸天下(61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昌图,山西之太原、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庄子》 注云: “尧友有狐不谐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西周时有孤不偕 (相传为尧的朋友)。”“” 当为 “” 之误。然而,既称其为 “西周时”人,何以又谓其为 “尧的朋友”? 不详其意。“谐” 与“” 不同,“不谐” 与 “不偕” 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人。狐不谐为尧友; 狐不偕,乃周贤者。当为狐姓之始。②又据 《墨子》 云: “驩兜有佞臣狐功。” 据此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相传为驩兜的佞臣狐功之后。”驩兜为尧臣,舜即位,以其党於共工,放於崇山。③郑樵注云: “姬姓,周平王子王子狐之后,以名为氏,” 《左传》 大狐姬生公子重耳; 小戎子生夷吾。姬,姓也; 狐,氏也; 戎,国也,言戎国狐氏姬姓之女。凡姓,别婚姻; 氏,别贵贱。此言狐姬者,明此姬出於王子狐之后,贵族之女,故兼氏言之,盖戎国不贵矣,所贵者狐氏,则知王子狐之后有居於戎者也。(按: 每至於此常怀疑惑; 姓以别婚姻,且“同姓不婚” 的礼教,春秋前后亦颇严格,然晋乃周武王之后; 戎国,周平王之后,俱为姬姓,同为王族之裔,何以相婚姻而生重耳、夷吾? 虽至晋献之时晋、戎早过“五服”,然终究有同姓而婚之嫌。) ④又注: “或言晋唐叔之后。”唐叔,即唐叔虞,晋之始封君。

春秋时晋有狐突、狐偃; 明代有狐忠,中书舍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哈勒滾

    读音:Hàlègǔn【源】 明清时居住于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。一部分奇勒尔人后融于赫哲族中(429)。

  • 公宾

    读音:gōng bīn鲁大夫公宾庚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▲〈汉〉公宾就,东海人,王莽时为校尉。

  • 读音:Yú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àn【源】 ①《吕氏春秋》有善卷,为尧师,后因氏,见《姓源》(6,9,12,15,17)。②楚公族有善氏(8,60,62)。③回族姓。【望】 河内(17),河东(60,418)。【布】 河南

  • 哈斯呼

    读音:Hǎsīhū【源】 清时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喇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哈思琥〕(260)。〔哈斯虎〕(180)。②满语哈斯呼之意为左右之左,故后取左为汉字姓(180)。

  • 读音:Guà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人】 雚璿,唐时人,曾任中书舍人(21)。雚永均,明洪熙年间任光禄大夫(24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 云:“以草名为姓

  • 忽都

    读音:Hūdù【源】 蒙古人姓。元时改为忽氏(91)。忽都系元时蒙古人名,或以名为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蒙古族姓氏。元代改姓忽。”疑其有误。“忽都或为人名,姓兀罗带氏,

  • 姑布

    读音:gū bù【源】 见《元和姓纂》(6,12)。【望】 东平(12,60)。【人】 姑布子卿,春秋时晋人,善相,见《史记》(6,9,11,17,60)。姑布子望,汉时东平人(12,21)。历史上罕

  • 句章

    读音:gōu zhāng【源】 句章,春秋时越国之邑(故城在今浙江慈溪西南35里城山渡之东),以邑为氏(11,15,17,60)。【人】 句章昧,战国时越大夫,见《战国策》(11,17,60)。历史上

  • 司甄

    读音:Sīzhēn【源】 春秋时陈公族之后有司甄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觿》亦改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