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fú

【源】 ①共工之臣有浮游,见《古文琐语》(60,62)。浮氏始于此。②成汤之裔封莱(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南莱子城),莱子浮柔奔棠,晏弱迁居于郳(即春秋时小邾,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,其后有浮氏(6,17,60)。一说,商时莱朱之后有浮氏(60)。【望】 东海(17,418)。【布】 广西都安(288)、平果(394)、湖南宁远(312)、甘肃康县(348)、陕西(92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(68,261)、河南卫辉(287)、修武、获嘉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浮筒,明时四川永川人,嘉靖中任江西抚州照磨(15,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、榆次,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据 《古文琐语》 云: “共工臣有浮游。”此当浮氏之始。②其据《路史》 云:“莱共公浮柔之后有浮氏。”莱,周代诸侯国名。姜姓,子爵,鲁襄六年灭於齐。今山东黄县东南有莱子城,即古莱国。此以祖辈名字为氏。系出姜姓。③又云: “商莱朱之后有浮氏。”莱朱,即仲虺,商汤左相。

唐代有浮和; 明代有浮简,抚州照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續祈

    读音:Xùqí【源】 晋大夫狐鞠居先采于祈,后采于续,合地名为氏(8,17,60)。一说,相传晋隰叔之后,与士氏同族。祈奚推荐其子祈午续政,后代遂以续祈为氏(12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续祁〕(7,2

  • 北乡

    读音:běi xiāng以所居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

  • 阿悉

    读音:Āxī【综】 唐时突厥姓。唐玄宗时有突厥降户阿悉烂,见《新唐书》(242)。西突厥十姓有阿悉结阙俟斤、阿悉结泥敦俟斤,属弩失毕部(428)。阿悉氏似出此两部之后,以部为氏。《姓氏词典》

  • 秋舒哩

    读音:Qiūsh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扎库木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秋舒里〕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扎库木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刘

  • 读音:Xì郤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,出自姬姓。春秋时,晋献公征伐翟人,叔虎奋勇当先,带领晋军打败了翟人。事后晋献公把郤邑(山西泌水下游一带)封给他,建立郤国,为子爵,称郤子,其后遂以封地为姓

  • 沙吉

    读音:Shājí【综】 藏族姓(房名)。历史上吐蕃军中姓释迦之藏人留居四川马尔康后,将其姓命为房名,以后又讹为沙吉(217)。

  • 烏古

    读音:Wūgǔ【源】 乌古,辽时女真部落名,为以部为氏(60),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,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,明时又复为乌古氏,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(181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据《姓考》注云:“以部

  • 塔察覺爾察

    读音:Tǎchájuéěrchá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佛阿拉(23,63,180)。【变】后改为赵氏(180)。【人】塔察觉尔察班布哩,清正黄旗人,天命中侍直,后赠骑都尉世职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

  • 读音:Qū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芈姓。春秋时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(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五里),后人以邑为姓氏。二是改姓。北魏时改屈突氏为屈姓。另外,满族、突厥族也有改姓屈者。

  • 斡剌納兒

    读音:Wòlá'nàér【综】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威喇诺尔〕(24)。亦作〔斡罗纳儿〕(399)。【人】哈剌哈孙,斡剌纳儿氏,元时历官大宗正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、右丞相,后封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