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悉蜜
【源】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,其部在乌德健、北庭。亦作〔阿布思〕(421)。
【源】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,其部在乌德健、北庭。亦作〔阿布思〕(421)。
读音:Sōnglíng【综】 女娲臣有娀陵氏,见《帝系谱》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帝系谱》 注: “女娲臣有娥陵氏。”
读音:zhěn出自轩辕氏造车,车后横木为轸,因赐姓轸氏。(见《姓苑》)春秋轸国之后,以国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Tǎtǎér【源】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塔塔儿氏(12)。塔塔儿系蒙古诸部之一,金时分为六部,游牧于呼伦贝尔湖以西。以部为氏(32,79,384)。今蒙古族仍有此姓(384)。【变】亦作〔达达儿〕
读音:pǔ liù rú【源】 代北三字姓,即普陋茹氏(17,60,70)。西魏恭帝赐姓弘农人杨忠为普六茹氏,见《周书》。周文帝赐弘农人杨尚希为普六茹氏,见《北史》(6,9,11,12,60)。【变】
读音:dān【源】①相传周文王十六子封十六国,耽为第九子之国(9),当以国为氏。②老子之后有耽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老子,即老聃,周时楚国苦县人,姓李名耳。聃亦作耼、耽。亦见《姓苑》(17)。
读音:zhù铸国尧后。《左传》:臧宜叔娶于铸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bì岭南及章丘县有之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〈明〉闭鲁,横州人,永安知州。
读音:wú【源】 与无不同,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【布】 北京、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无泽,上古与舜为友。(见《尚友录》)河南新郑有无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Zhuōjiā【综】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卓佳氏(259)。又,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卓嘉氏(256),〔卓嘉〕似即卓佳之异译。
读音:yān【源】 ①傿,䢵姓国,在襄之宜城(故城在今湖北宜城),见《国名记》(80)。②傿,即鄢(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),春秋时灭于郑,因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