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
【源】 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或系形成氏所改(62)。【布】 四川武胜(32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苍山、北京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江苏新沂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襄垣,陕西之韩城,安徽之贵池,浙江之新余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白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即刑氏所改。”不知其所本。
【源】 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或系形成氏所改(62)。【布】 四川武胜(32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苍山、北京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江苏新沂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襄垣,陕西之韩城,安徽之贵池,浙江之新余,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白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即刑氏所改。”不知其所本。
读音:Lāmù【源】 纳西族姓。以虎为图腾的家名(432)。【布】云南(432)、河北三河(285)等地均有此姓。纳西族姓氏。今云南宁蒗之永宁有分布,原意为“母虎”,当以氏族图腾为家名,并以代姓。
读音:Fēilóng【源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裔有飞龙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“朱襄后裔。”朱襄,相传为远古时人,“伏羲命为飞龙氏,造书契。”
读音:Gāhèn珞巴族姓氏。与嘎得氏同源,出自苏龙部落,系母系氏族,其图腾为灶灰。本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Hùlún【综】 明时黑龙江女真人姓。原有乌拉、哈达两部,后迁居松花江中游,续有辉发、叶赫两部加入,仍统称扈伦。明时称为海西四部。亦作〔呼伦〕、〔忽剌温〕(91)。历史上女真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
读音:Gāogōulì【源】 源出夫馀。自言先祖朱蒙至纥升城(故城在今辽宁新宾东北),遂居焉,号曰高句丽,因以为氏,见《魏书·高丽传》(44,242)。【变】 后改单姓高氏(242)。
读音:Jīnwū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罗洪家支,云南宁蒗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Jùchénjīng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周时宋国始君微子启之后,见《潜夫论》(5,60)。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《潜夫论·志氏姓》云: “宋微子后有巨辰经氏。”此当
读音:Dìlǔpǔ彝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读音:Zòng【源】周平王之子精,封于纵,后因以为氏(60,63)。【变】亦作从(16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河南洛宁(294)、山东沂水(332)、湖南湘潭(373)、台湾嘉义(64)、高雄、
读音:Wénxiū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一说,宋时有叶味道者,异名文修,或以为氏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