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臧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曹国公子欣时,字子臧,逊国于负刍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2,17,21,60)。②春秋时郑国公子臧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姬姓,曹公子欣时字子臧之后也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谱》注云: “出自姬姓,曹公子欣时字子臧,逊国於负刍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。”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曹国公子欣时,字子臧,逊国于负刍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7,12,17,21,60)。②春秋时郑国公子臧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姬姓,曹公子欣时字子臧之后也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谱》注云: “出自姬姓,曹公子欣时字子臧,逊国於负刍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。”
读音:Chuòěrqí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。乃元之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拙儿察歹”。
读音:Wúlóu【源】 无娄,春秋时莒国之邑,亦作毋楼,即古牟夷国。以邑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毋娄〕(9)、〔无楼〕(60,62)。【望】 琅邪(60,62)。【人】 毋楼且渠王,汉时匈奴
读音:kōng sāng【源】 ①商初大臣伊尹生于空桑(故城在今河南陈留南),子孙因以为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,15,60)。 ②少昊都空桑(故城在今山东曲阜南),后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
读音:Kuài【源】 ①哙,春秋时卫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②燕王哙之后(8,12,17,60)。【望】谯郡(17),燕郡(418)。【人】哙参,周时孝子,见《孝子传》(7,12)。罕见姓
读音:Qió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Ró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上海嘉定(351)、江西宁都(280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左权、山东之龙口、河南之卢氏、江西之永修、广东之高要、贵州之惠水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
读音:Huáng/Hwang【源】 湖南南岳(今衡山)多嚝姓,见钱桐荪《西南纪行》(63)。疑系旷姓之讹。
读音:kè【源】 春秋时齐田和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)。一说,春秋时陈大夫之后(17)。【望】 陈留(17,60,418)。【人】 恪启,晋时郎中令(6,7,12,17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
读音:Póluómén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并注其源:①出自古印度,其据《魏书》 注云: “天竺乌苌,婆罗门为上族。”又引 《梦溪笔谈》云: “天竺贵姓二,有婆罗门氏。”②又云: “林邑国亦有婆
读音:Fèi费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嬴姓。颛顼后人有大费,其子以祖名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,夏禹之后。三是以封邑名为氏,春秋时楚国大夫费无极之后。四是源自其他民族变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