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大成

大成

读音:dà chéng

【源】 相传为夏禹之师大成执之后,春秋时晋有大成氏(60,62)。【人】 大成午,战国时赵相(26)。

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刘向《新序》云: “禹师大成执之后。”春秋时晋有大成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ìn出鲁宗人衅夏之后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周有衅夏。(见《正字通》)

  • 读音:céng【音】 又音层(Céng)(91)。【源】①系自姒姓。夏王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(故城在今山东苍山西北),春秋时灭于莒,其太子巫奔鲁,遂以国为氏(3,7,9,15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鄫(

  • 巴顏

    读音:Bāyán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齐齐哈尔(23,63,180,260)。巴颜为辽时属国,金时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(23)。后改为富氏(180,196)。 ②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敖汉(23)。③

  • 同羅

    读音:Tóngluó【源】 唐时回纥外九部,第五姓为同罗氏,见《唐书》。同罗为铁勒之别部,以部为氏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《唐书》: ‘回纥九姓,五曰同罗氏。’ (

  • 读音:Bì【源】 唐时突厥有契、苾等15部落,其中有苾悉氏。苾氏或系苾悉氏所改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5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词典》、《

  • 读音:Cān【音】 又音餐(Cān)(91)。【源】①系自董姓。古帝颛顼之裔、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2,60)。一说,祝融之后惠连封于参胡,因氏,见《广韵》(17,80)。②春秋时郑大夫

  • 西鉏

    读音:xī chú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西吾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)。【人】 西虚,汉时侍御史(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 其注云:“《左传

  • 公申

    读音:Gōngshēn【源】 春秋时鲁公申叔之后,见《世本》(9,17,62)。张澍云:《姓解》等误将公甲叔子作公申叔子(26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

  • 北唐

    读音:běi táng【源】 春秋时晋有高人越者,隐于北唐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4,6,9,17)。【人】 北唐子真,汉时人,治京氏易(7,21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

  • 闕達

    读音:Quèdá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唐有阙达·度设”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