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Qiáo

【源】 ①本桥姓。汉时太尉桥元六世孙勤,北魏时官平原内史,从孝文帝入关居同州。至后周文帝时命桥氏去木为乔氏,义取高远,见《唐书·世系表》(6,12,15,17,60)。 ②汉时匈奴贵族有乔氏,见《前代录》(9,12,17,60,70)。 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 ④傈僳族刮饶时氏汉姓为乔(148,149,150)。 ⑤达斡尔族瓦楞氏汉姓为乔(189)。 ⑥土家(387)、蒙古(344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梁国、冯翊、浚阳(17,21,60),浚义(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8%,为中国人口最多100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省多此姓,4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67%。【人】 乔蕤,三国时袁术部将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上海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,安徽之泾县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傣、苗、布依、锡伯、傈僳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,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 云: “系出姬姓。本桥氏,其后去木为 ‘乔’ 氏。”郑樵注云: “即桥氏也,后周文帝作相。命桥氏去 ‘木’,义取高远。” “以地为氏。”然而 “后周” 仅三帝而已——太祖郭威、世宗柴荣、恭帝柴宗训,而无“文帝”。郑樵之世,距后周不远,何以有此疏漏?姑存疑。②郑樵又注:“匈奴贵姓。世为辅相。” ③鲜卑族亦有乔姓,前赵乔智明是,乃鲜卑前部人,折冲将军。④达斡尔族之乔姓,出自 “洼兰”,汉意为“巧妙的”,后或取其意译“巧妙的”之首音 “qiǎo” 谐以音近之 “”。而为单姓。⑤傈僳族之乔姓,出自荞氏族,因荞谐以“”字而为姓。注④、⑤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后汉有乔扈,云中太守; 唐代有乔知之,冯翊人,左司郎中; 元代有乔吉,太原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ǎo【源】 周官草人之后(60,62)。草人,《周礼》地官之属,掌土化之法。【布】 河北三河(285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草中、草王桥等均为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

  • 白亞

    读音:Báiyà【源】 西河饥胡有白亚姓,见《魏书》(60)。西河饥胡一作河西稽胡,为匈奴一种,北魏太宗神瑞二年,河西胡白亚栗斯聚党反,见《魏书·太宗纪》,一说,白亚栗斯,姓白名亚栗斯(242)。历史

  • 默台

    读音:Mòyí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张澍云: “……禹封姜姓后於台,是为默台。”此以名、邑为氏,系出姜姓。或作“默怡”、“墨台”。《周书·怡峰传》载: “峰本姓默台,因避祸

  • 读音:Kuǎn/Koan,Kwan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穆公款之后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款(17)。

  • 嘉穆瑚覺羅

    读音:Jiāmùhùjuéluó【综】清太祖庶妃为嘉穆瑚觉罗氏(72)。

  • 屠岸

    读音:tú àn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有屠岸贾,当以食邑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屠颜〕(19,60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屠岸夷,春秋时晋大夫(1

  • 读音:jìn晋后有进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耶掃

    读音:Yēsǎo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。本家族名,以为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佤族》有载,未道其详。

  • 霍爾

    读音:Huò’ěr【综】 清满洲镶白旗中有霍尔氏(259)。

  • 心牟

    读音:xīn móu【源】 西羌人姓,见《宋史》(60,62)。一说,吐蕃部人姓(101)。【变】 一作〔森摩〕(101)。【人】 心牟钦毡,一作森摩乾展,宋时吐蕃部青唐大酋(101)。历史上西羌族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