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
【源】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,60)。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(60,62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君牙,周时大司徒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围场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龙口、东平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畲族、白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据 《白虎通》 云: “尧师有君畴”,当为君姓之始。②又云: “西域莎车有君姓。”
周代有君陈、君牙; 明代有君助,漳州知府。
【源】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,见《姓苑》(17,60)。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(60,62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君牙,周时大司徒(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围场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龙口、东平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畲族、白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据 《白虎通》 云: “尧师有君畴”,当为君姓之始。②又云: “西域莎车有君姓。”
周代有君陈、君牙; 明代有君助,漳州知府。
读音:Níkěn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Bē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浙江上虞有此姓(279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í lí【源】 北魏时蠕蠕族别帅有植黎氏(12,27,44,60)。【人】 植黎勿地,北魏时蠕蠕别帅,降魏(12,27,44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后
读音:Ān【综】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áng【音】 亦音仰(Yǎng)(17)。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国公子卬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0)。 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周大夫卬叔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 ③朝鲜族姓。【望】
读音:Biāo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龙口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龙口市公安局提供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亦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iā’ā【综】 藏族姓(房名)。世居四川南坪、平武,汉姓为杨(249)。
读音:guī虞舜居妫汭,因以为氏。(见《说文解字》)舜为庶人,尧妻之二女,居于妫汭,后因为氏。(见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)▲<汉>妫昌,王莽时为始睦侯。<晋>妫皓,余杭人。
读音:Nínglǐ现行罕见之复姓,今福建之建宁有分布。此姓系建宁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即现代出现的“璧联”姓。可能为其双亲姓氏组合而成。)
读音:zǐ zhòng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子仲之后,以字为氏(7,12,17,21,60)。②春秋时宋司马子仲皇野之后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