吀
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人之姓,与芈通(25,60)。唐时扶碑上有吀氏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 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 其注云: “与同。楚姓。《路史》: 《唐扶碑》有吀氏。”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注引 《正字通》云: “吀,芈姓之讹。《集韵》云: “芈,或作 ‘芊’。从干,今从千,误。俗加口。”姑兼收以备考。)
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人之姓,与芈通(25,60)。唐时扶碑上有吀氏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 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 其注云: “与同。楚姓。《路史》: 《唐扶碑》有吀氏。”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注引 《正字通》云: “吀,芈姓之讹。《集韵》云: “芈,或作 ‘芊’。从干,今从千,误。俗加口。”姑兼收以备考。)
读音:xīn【源】非汉族姓,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,24,60)。 【布】浙江上虞(27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 【人】薪开国,1941年曾任国防部第二厅参谋
读音:Chǔkùlè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楚库勒,以地为氏(23,63,180)。 【变】亦作〔楚库尔〕(180)。 【人】楚库勒伊礼布,清满洲正蓝旗人,由骁骑校从征,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满
读音:Xīshē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宋有溪赊罗撒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Qiāng/Chiang,Chyang【综】 羗系羌异体字,与羌同源。今台湾地区分羌、羗为二姓(68,261)。
读音:Há’érlǔ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曲枢,哈儿鲁氏,元至大元年授太子詹事,四年迁集贤大学士(399)。
读音:Shùjī【综】 晋、魏时期鲜卑人姓。西河鲜卑种,魏诘汾长子匹孤部落,徙河西,传六世至树机能,有凉州(6)。后改为树氏(17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元和姓纂》 云: “鲜卑姓。北魏有
读音:Xiézhā藏族姓氏。本为房名,以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
读音:Yàn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南之芷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吴川等县公安局提供; 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Shānzhú【源】 元时人姓(24,57)。珊竹,又译作撒只兀、散只兀儿。蒙古尼鲁温部一支(397)。当系以部为氏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沙卜珠〕(24)。【人】 吾也而(一作乌页尔
读音:yí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大夫宜僚之后(60,62)。 ②宜,春秋时楚大夫食邑,即今湖北宜城,以邑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③清满洲人姓(23,260)。④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望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