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陈拾遗集

陈拾遗集

十卷。唐陈子昂(661-702)撰。陈子昂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射洪)人,光宅进士,文学家、诗人,官至右拾遗,后被贬军曹,罢职归侍。子昂聪明好学,机警过人,博览群书,精通典籍。主张任用贤能,整饬吏治。著有《陈拾遗集》。其艺术特色:第一,继承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的传统,善用比兴手法。第二,艺术风格上有着豪迈特点,遒劲有力,充满着高昂的志气,向上的活力。第三,陈子昂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,不假雕饰,不讲声律对偶,趋向散文化。不仅擅长五言古诗,五言律诗也很出色。陈子昂作品由其友人卢藏用编为《陈拾遗集》,又名《陈伯玉文集》。此集主要内容为,卷一诗赋,卷二为诗,卷三至十为文,后附录《唐书》本传,《陈氏别传》,旌德碑,祭文及杨澄序等。陈子昂横扫六代诗风,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,追踪汉魏风骨,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,倡导风雅兴寄,在革新中独辟蹊径,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,开创一代新诗风。对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元稹、韩愈、柳宗元、皮日休、陆龟蒙、杜荀鹤等,无一不从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源泉。卢藏用编辑而成《陈拾遗集》十卷。原本已佚,现有较早版本是明弘治四年(1491)杨澄黑口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所收为明弘治写本,题名《陈拾遗集》。亦有清道光十七年(1837)蜀州刊本和《世界文库》所收《陈伯玉集》本。今人彭庆生《陈子昂诗注》本,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杭州艺文志

    十卷。清吴庆坻撰。吴庆坻(约1839-1899),钱塘人,生平不详。该志出自《光绪杭州府志》,光绪五年(1819)知府龚嘉俊主持修撰,吴庆坻编纂,历十二年成稿,未曾刊刻,即告流失散佚。后杨复从杭州抱经

  • 九章代数草

    十卷首一卷。清卢靖(详见《迭微分补草》)撰。《九章代数草》成书于1887年,当时卢靖任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,与华蘅芳等同堂授学。他令使学生试以西学代数知识演算中算题,校成此书。全书内容浅显,习题多取

  • 杜诗直解

    六卷。清沈寅、朱昆补辑。沈寅、朱昆,皆清乾隆间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《杜工部诗史集》曾“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,除其重复,定取千四百五篇”,“起太平时,终湖南所作,视居行之次与岁时先后,分十八卷;又别

  • 万历起居注

    五十卷。明佚名撰。是书始于万历二年(1574)正月至四十三年(1615)十二月,记万历一朝大事,阁臣奏疏等,既为实录所宗,又可以补正其缺,旧本缺元年(1517)、十三年(1585)、三十三年(1605

  • 尚书略说

    二卷。清宋翔凤(1779-1860年)撰。宋翔凤字于庭,江苏长洲(今吴县)人,清代经学家。宋翔凤为嘉庆间举人,官湖南新宁县知县。他是庄存与的外孙,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宋翔凤治经以西汉今文经学为主,

  • 春秋增注

    八卷。清汤斌(1627-1687)撰。汤斌字孔伯,一字荆岘,号潜庵,睢州(今河南睢县)人,清代学者。顺治十年(1653)进士,入翰林,累擢江宁巡抚,官至工部尚书,卒谥文正。嗜学读书,不妄交游,其学源出

  • 黄岩县志

    四十卷,首一卷。清陈宝善、孙熹修,王棻纂,陈钟英、郑锡臬续修,王咏霓续纂。此志为同治七年(1868)修,光绪元年(1875)续修,三年(1877)刻本。卷首叙录、姓氏、凡例、舆图。卷一至三地理志。卷四

  • 赐书堂集

    四十卷。清翁照(1676-1755)撰。翁照,字朗夫,一字霁堂,江阴(今江苏常熟)人。乾隆丙辰(1736)荐博学鸿词,因病不试,后又以经学荐,不遇。翁照性醇谨,不作妄语,与大学士嵇曾筠、高斌并称老友,

  • 绿溪全集

    五种,六卷。清靳荣藩撰。靳荣藩字介人,黎城(今属山西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乾隆年间进士,曾官河南新蔡知县。靳氏熟于明史,著有《吴诗集览》,于吴伟业诗中有犯忌之处多为删除,然征引掌故,颇为详博。五种为《绿

  • 绥寇纪略

    十二卷。清吴伟业撰。吴伟业(1609-1672),字骏公,号梅村,别号鹿樵生,江苏太仓人。明崇祯进士,授编修,明末复社重要成员。清顺治时,充太祖、太宗圣训纂修官,后任国子监祭酒。本书约成于顺治九年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