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陈书

陈书

三十六卷。姚思廉、姚察(均见前篇)撰。唐太宗贞观三年,姚思廉受诏撰梁、陈二史,魏徵总领其事。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,又采择史著撰成。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,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,全书只三十六卷,是《二十四史》中卷数最少的。《陈书》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(557)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,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(589)为隋所灭亡止。“本纪”六卷,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,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。本纪中有两篇标有“陈吏部尚书姚察曰”字样,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。“列传”三十卷,安排大致与《梁书》相同,第一篇是《皇后传》,记五个皇后,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,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,接近史事。列传第二十一《姚察传》三千多字。类传中除《皇后》、《宗室》外,还有《孝行》、《儒林》、《文学》等门类。《陈书》无志,“志”的内容包括在《隋书》里。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《陈书》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雅

    即《毛诗传义类》,见“毛诗传义类”。

  • 尚志居读书记

    四卷。清杨德亨(1805-1876)撰。杨德亨字仲乾,地州(今安徽贵池、青阳一带)人。恩贡生,候选教谕。后曾国藩闻其贤,屡招致之。遂上书曾氏,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。有《尚志居集》、《补遗》等。

  • 尚书序录

    一卷。清胡秉虔撰。胡秉虔字春乔,安徽绩溪人。本书多本王鸣盛《尚书后案》和江声《尚书集注音疏》之说,其中尤以江氏之说为多。如“太康失邦,昆弟五人,须于洛汭,作五子之歌”,胡氏引江声云:“太康,启之子也。

  • 说文蒙求

    六卷。清刘庠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庠字慈民,号钝叟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咸丰举人,官内阁中书。受业于曾国藩,少好考证,晚致力两宋诸子书。著有《易说》、《说文蒙求》、《俭德堂文集》等。此书乃为初学识字而作

  • 漳州府志

    三十四卷首,一卷,清魏荔彤修,蔡世远等纂。魏荔彤,字念庭,柏乡人,康熙四十九年(1710)任漳州府知府。蔡世远,漳浦人,翰林院庶吉士。按漳州有志,始于宋淳熙五年。宋嘉定六年、淳祐三年、明正德七年、嘉靖

  • 易章句

    ① 一卷。东汉刘表撰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刘表字景升,山阳高平(今山东微山)人,官至镇南将军。《后汉书》有传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引荀勖《中经簿》,刘表《易注》为十卷。《七录》以为九卷,录一卷。陆

  • 说文本经答问

    二卷。清郑知同撰。郑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浅说》。是书因子弟之问,反复推详以明许书纲领。其大旨是:许君之学至清代而大显,有段氏作注而益昌明,其所阐证于故训经义,贯穿精博处,独有千古,自是绝作,学者取之不

  • 三体摭韵

    十二卷。清朱昆田(1652~1699)撰。朱昆田字西畯,浙江秀水人。朱彝尊之子。承其家学,工于诗。著有《笛渔小稿》,附于其父《曝书亭集》之后。此书仿宋阴时夫《韵府群玉》的体例,取前人骚、赋、诗中的新艳

  • 孙氏医案

    五卷。明孙泰来、孙明来(生卒年不详)编。孙氏二人为兄弟,休宁(今属安徽)人,明代名医孙一奎之子。此书又名《孙文垣医案》、《生生子医案》、《赤水玄珠医案》,孙一奎撰,其门人余煌、其子泰来、明来同编,成书

  •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

    《伤寒论本义》二十卷、《金匮要略本义》二十二卷。清魏荔彤(生卒年不详)撰。魏荔彤字念廷,柏乡(今属河北)人。曾任观察使,精通天文、医术等,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。撰有《内经注》等书。《伤寒论本义》撰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