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长乐县志

长乐县志

八卷。清孙蕙修,孙元体纂。孙蕙,满洲镶白旗人,荫生,康熙二十五年(1686)任知县。县志宋元无考,明万历间始有成书,之后两度复修。康熙间,朝廷特谕各省进舆图册,并令郡县呈志,以成《一统志》。适孙蕙莅任,谋诸绅士,取前所修辑者,详为审阅,聘孔元体等编稿。《长乐县志》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刻本。全书共八卷,为舆地志、建置志、秩官志、选举志、人物志、籍产志、系年志、艺文志。此志新编续载,校诸前志,失次者序,语俚者润,字文讹错者厘正,颇为详核。全编有论,有总论,有解,有纪事,有列传论赞,殊嫌词费,而关帝世家一编,尤为创见,他志均无此例。

①二十卷首一卷。清彭光藻等修,杨希闵等纂。彭光藻,字敬轩,湖南武陵人,贡生。同治七年(1868)任长乐县知县。杨希闵,考江西新城人。长乐邑乘,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。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。三修于崇祯十四年嘉善夏允彝。四修于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安福贺世骏。彭光藻于同治七年(1868)任县令时,邑乘已百余年未修。彭氏因设局重修,历十月而成此书。同治八年(1869)刻印。共二十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各图。卷二星野。卷三地理。卷四建置。卷五田赋。卷六水利。卷七学校。卷八祠祀。卷九兵防。卷十职官。卷十一至卷十二选举。卷十三至卷十六列传。卷十七列女。卷十八艺文。卷十九艺文录。卷二十外纪。兹篇乾隆以前大抵以夏志和贺志为本,虽有增改,然内容所增不多。乾隆以后,新加纂辑者,以赋役、官师、兵防为最详。其山川志,于山则别其乡都,于水则叙其源流,非惟识名胜,亦可以识形势,皆深得志法。惟风俗志所叙述简略。全书又无金石志。各门记载,某为旧志,某为新增,亦未标出。是为小疵。② 三十卷,首一卷,民国孟昭涵修,李驹等纂。孟昭涵字北沅,湖南人,禀贡。民国五年(1916)任长乐县知县。李驹,生平不详。孟氏任知县后,以邑乘又历五十年而未修,因设局重新纂修,历十八月而成此书。民国六年(1917)铅印。其新政有不能独立一门者,如实业只有农商会所,交通只有邮局、小轮船,刑法只有拘留所,皆数语了之。将小轮船附水利,他则均附城市。兹篇最佳者为赋税志所作新旧正杂各款一览表。凡随粮捐、附加捐、酒税、船税、寺租、学租、地租、渔课等,皆列出创始年月、全年税额及收税方法等,十分详细,可供后人考镜。

①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李焕春修,潘炳勋、赖荣光纂。李焕春,字玉山,云南宝山人,进士,官长乐知县。潘炳勋,字霁堂,湖北靳水人,官长乐训导。长乐,县无旧志,嘉庆二年(1797)知县王霈霖与训导沙象乾,修草志二本,未经梓行。道光二十三年(1843)知县乔守中有《竹枝词》七十八首,分咏县事,考核未精。咸丰元年(1851)李焕春任知县,商之潘炳勋,集县中士绅,分任其事,网罗旧闻,搜求故实而编辑,于二年(1852)成书。《长乐县志》咸丰二年刻本。共十卷,凡县中沿革、天文、地理、人事,详叙颠末,或亲以说。县之分野,时久难稽,以章氏的星野察九州灾祥,后世因之,修志者多备载。长乐县居长阳鹤峰之中,以翼星分野为断,疆域沿革,《湖北通志》载:长乐元以前为荒地,明初始置五峰、深溪等长官,未为确论。此志据容美土司田舜年《世述录》,称长乐初为元夏之土官,而列五峰司于前。长乐县山脉支,来自巴蜀,水泉归于江湖,山川类,则考其形势,水则究基源流,与邻县交错的,皆详载以见接壤之要隘。物产、赋役分列于后,秩官类,文职自知县至典史,武职自千总至把总,以雍正十三年(1735)始。此志提纲挈目,缕条析分。此志凡例八条,足资考核。② 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李焕春原本,龙兆霖增补。龙兆霖,字良山,湖南宁乡人,由从九品保升,官长乐知县。咸丰二年(1852)县令李焕春创修县志,同治三年(1864)田氏族人肆扰,板遭兵燹。八年(1869)龙兆霖任知县,补刊重辑。《长乐县志》同治九年(1870)刻本。共十六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分野,卷二疆域,卷三山川,卷四沿革,卷五营建,卷六官师表,卷七武职官表,卷八物产,卷九赋役,卷十学校,卷十一礼乐,卷十二风俗,卷十三人物,卷十四至卷十五艺文,卷十六杂纪。此志纲目与李志略同,气候附分野,载长乐县高处气寒,先播种后收成,低处气暖,先收成后播种,渔湖关、通塔坪等处,地气较暖,可种两季,其余仅种一季,所种以洋芋、包谷居多。山川类附子目四十四,大半土司俗名。营建类,凡域垣、衙署、坊庙、桥梁创于前人,其年月可考者详,无考者阙,寺观、古迹亦同。碑记文词雅驯者采入艺文志,仅存基址,则附载。官师表,咸丰二年以后至同治八年止,文职自知县至典史,武职各增数十人。长乐县为川楚要道,土司时,重赋课以养壮兵,改土归流后,设镇兵以资防守,民壮、保甲与民间自卫相互表衷,军政类备录。艺文类,广为搜罗,与县事有关足为典据者,皆备录。杂记志,仿刘歆《西京杂记》、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,凡遗文秩事,散见他说,可证县事者,不分门类,汇载以扩见闻。此志补锓前志,续纪懿行,也有功于此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昌玉蕊辨证

    一卷。宋周必大(详见《玉堂杂记》)撰。唐昌观玉蕊花,盛传唐代,一直流传下来。宋祁怀疑唐昌观玉蕊花就是琼花,黄庭坚认为是玚花。周氏认为宋、黄二人的看法都不对,因此,以自己所亲眼见的唐昌观玉蕊花为据写成是

  • 吉林外纪

    十卷。清萨英额纂修。萨英额字吉夫,满洲正黄旗人,道光初任吉林堂主事。吉林,原名吉林乌拉,满语吉林谓沿,乌拉谓江,沿江之意。汉文简称其为吉林。长白山在吉林之东南境,为清朝发祥地,清入关后,设昂邦章京于盛

  • 尚书纪疑

    四卷。清黄冕撰。黄冕字服周,湖南长沙人,生卒年不详。黄冕对于《尚书》,不论今、古文,皆认为有错简、脱简,便随意拼凑补缀,比之南宋王柏更为狂妄。只是黄冕不认为《古文尚书》是伪书。根据《朱子语类》,黄冕说

  • 七子诗选

    十四卷。清沈德潜(1673-1769)编选。(生平见《古诗源》条)沈德潜晚年选编其门下士吴地七人之诗成此书。其中有:王鸣盛《耕养斋集》二卷,吴泰来《古香堂集》二卷,王昶《履二斋集》二卷,黄文莲《听雨斋

  • 诗经审鹄要解

    六卷。清林锡龄(生卒年及事迹不详)撰。锡龄字于九,漳浦(今福建省漳浦县)人。著有《礼记审鹄要解》、《书经审鹄要解》及《诗经审鹄要解》。此书前有乾隆己未(1739)锡龄自序及己巳(1749)再序。从序中

  • 庄子札记

    三卷。清武延绪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武延绪,字次彭,光绪十八年壬辰(1892)进士。官至京山、咸宁两县知县。撰有《庄子札记》。清代学者研究《庄子》的著作体例不一,或圈点、训诂,或集注、释解,或笔记、评议,

  • 大江东去

    用东坡先生韵秋光一片,问苍苍桂影,其中何物?一叶扁舟波万顷,四顾粘天无壁,叩枻长歌,嫦娥欲下,万里挥冰雪。京尘千丈,可能容此人杰? 回首赤壁矶边,骑鲸人去,几度山花发。澹澹长空今古梦,只有归鸿明灭,我

  • 御定月令辑要

    二十四卷。图说,一卷。李光地等奉敕撰。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,圣祖以明朝冯应京所撰《月令广义》二十五卷体例粗备,但采录有关著述繁简失当、雅俗不分,特命李光地等另行编纂,门类因仍其旧,删除无稽之谈,

  • 汉诗说

    十卷。清费锡璜、沈用济(约1671年在世)二人合撰。费锡璜字滋衡,吴江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熟古乐府,平生豪放不羁,有《掣鲸堂诗集》、《汉诗总说》。沈用济,字方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少以诗名

  • 刘氏政论

    一卷。三国魏刘廙(180-221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刘廙,字恭嗣,南阳安众(今河南镇平县东南)人,事曹操为丞相掾属。汉文帝即位,官侍中,封关内侯,著书数十篇。清马国翰所辑《刘氏政论》一卷,实为一篇。《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