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鉴止水斋集

鉴止水斋集

二十卷。清许宗彦(1768-1818)撰。许宗彦原名庆宗,字积卿,一字固卿,号周生,浙江德清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,官兵部主事。宗彦九岁能读经史,善属文。王昶爱其才,在《春融堂集》中曾推崇许宗彦说:“读书人,第一须使此心正大光明,澄清如止水”,故名所居曰“鉴止水斋”,因以名其集焉。自经史外,于天文、数学、医药、佛典、道藏无不涉猎。工古文,尤长于考证文章,或考证礼制名物,或辨析文字训诂,均能探颐索隐,发前人所未发。他也长于议论文,稽古证今识见通达,论说明晰,皆为人所称道。他还能为诗。亦能词。是集一至八卷为古今体诗,多清婉之致,绝不类考据家言。九卷为词,格调清深,饶多逸趣。十至十六卷为书序、跋书、后考、说纪、解辨、原释、议杂、说论,可以考见学术,各有参考价值。其礼论、治论诸篇,稽古证今,通达政体。十七至十九卷为传、碑、墓表、志铭、行状、哀辞、祭文、赞,叙事有法,意简而明。二十卷为赋及骈体文,词华典赡,本足擅长,其文虽不多,要皆别具神议,异乎他人之累牍连篇。王昶《蒲褐山房诗话》,称其“深于古文,本之于宋之南丰,明之遵严,理实而气空,学充而辞达”非阿好之论。他嘉庆四年中进士榜时,同科有清代著名文人张惠言、王引之、吴鼎等,许宗彦与其并列,同得到主考官高度评价,亦可见出他在当时地位。曾自撰挽联云:“月白风清其有意,斗量车载已无名。”是能了然于去来者,可以知其志之所存。有嘉庆二十四年(1819)刊本。咸丰八年(1858)重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汉记

    五卷。清吴兰修撰。吴兰修字石华,广东嘉应(今山东省梅县)人。此书前有道光十五年武进李兆洛序,大意称南汉地僻朝陋,私史缺如,宋人纪载有新、旧《五代史·九国志》、《隆平集》、《东都事略》,都是根据各自见闻

  • 青严日禅师语录

    四卷。清释元日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元日,俗姓丁,字青严。盐城人。幼年从永宁寺严深忍出家,并于十九岁在金陵受具足戒。此后游历杭州虎丘、天台、山阳等地。遍地参学,寻师问道。久居燕京西山普觉寺。由于他重道弘法

  • 潘刻五种

    五种,十五卷。潘祖荫(详见《滂喜斋丛书》)编。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《思补堂笔记》,《思补堂笔记》分为荣遇、述德、循陔、思源、掌故、文衡、管间、易名等八项,分列八卷,记载所见所闻,详实可信。其

  • 康诰

    成王既伐管叔、蔡叔,以殷余民封康叔,作《康诰》、《酒诰》、《梓材》。惟三月哉生魄,周公初基作新大邑子东国洛,四方民大和会。侯甸男邦、采卫百工、播民和见,士于周。周公咸勤,乃洪大诰治。王若曰:“孟侯,朕

  • 借闲随笔

    一卷。清代汪远孙撰。汪远孙字久也,号小米,又号借闲漫士,嘉庆举人,官至内阁中书。著有《诗考补遗》、《国语考异发正古注》、《借闲生词》等书。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,仅有二十九节,内容主要是经史考辨评论,考

  • 全史吏鉴

    十卷。明徐元泰编,清张祥云补辑。徐元泰,直隶宣城县人,嘉靖进士,万历时官至兵部右侍郎,兼右佥都御史,巡抚四川。书前有徐元泰自序,其中说,汉代司马迁为循吏立传,在于鼓励官吏奉法循理。这实际上是他编本书的

  • 惕斋经说

    四卷。清孙经世(1783-1832)撰。经世字济侯,号惕斋,福建惠安(今惠安县)人,学者,陈寿祺弟子。道光辛卯优贡生,参加廷试时,死于京城,享年五十岁。经世少时喜读《近思录》,后沉研经义,深于理学,而

  • 文王

    文王在上,於昭于天。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。亹亹文王,令闻不已。陈锡哉周,侯文王孙子。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,凡周之士,不显亦世。世之不显,厥犹翼翼。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

  • 史学正藏

    五卷,清宋士宗撰。宋士宗,字司秩,号昆圃,星子(今江西星子县)人,雍正四年(1726)举人,官南丰教谕,有《史学正藏》、《学统存》等。《史学正藏》一书上自三皇,下讫昭烈,对其间史事进行论断,共著成二百

  • 种榆仙馆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陈鸿寿(1768-1822)撰。陈鸿寿,字子恭,号曼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嘉庆拔贡。官至江南海防同知。善古隶、工画及铁笔。宜兴素产砂壶,制作精巧,陈鸿寿在此地为官,辨别砂质创制新样,并自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