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金石萃编校字记

金石萃编校字记

二卷。罗振玉撰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虚书契》条。本书成于光绪十一年(1885)。王昶著《金石萃编》时,已近暮年,眼睛有病,视力衰退,靠门下为其检阅史料,故未能精到。罗振玉校正《金石萃编》中碑志一百三十种,共五百余条。皆就原碑互校,其缺者补之,误者正之,仅及文字,不论史事。例如:如汉祀三公山碑中之“祭奠流行”,《萃编》缺“祭”字;开母庙石阙铭中之“贞祥符瑞”,《萃编》将“贞”字误作“原”;北海相景君铭中之“惟汉安二年”,《萃编》误作三年,等等,皆可为校碑之助。传本为光绪十二年(1886)上虞罗氏自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苑

    二百一十八卷。清钱仪吉编。仪吉字蔼人,号衍石,一号心壶,浙江嘉兴人,嘉庆十三年二甲进士,官至给事中,尝主讲河南大梁书院。此书即其在书院时编刊的。首有吉仪序,大意是补通志堂所未收。原编四十四种,刊成的有

  • 古今禅藻集

    二十八卷。明释正勉、性通同编。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。普文,字理庵,正勉,字道可,均嘉兴(今属浙江嘉兴市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性通,字蕴辉,应天(今属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是集凡二十八卷,所收录都是释家子

  • 国朝耆献类征

    七百二十卷。清李桓(1827-1891)编。李桓,字叔虎,号蔽堂,湖南湘阴人。以荫官至布政使。此书亦称《国朝耆献类征初编》或《耆献类征》。是李桓辞官居家后历时二十四年,于光绪十六年(1890)编辑成书

  • 尚书晚订

    十二卷。史维堡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维堡字心传。金坛(今属江苏省)人。明代学者。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,官至工部郎中。《尚书晚订》本名《尚书集览》,因维堡于晚年重加订正,故改“集览”为“晚订”。其书

  • 礼书附录

    十二卷。清陈风泉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凤泉,安徽泾县人,官石埭县学。该书融汇多家,博取前人有关礼制的研究成果对古礼作简要解释。重点参照清人秦蕙田《五礼通考》、宋陈旸《乐书》、清惠士奇《礼说》等。分列十二

  • 春秋乱贼考

    一卷。清朱骏声(详见《仪礼经注一隅》)撰。该书对《春秋》所载的所谓“乱臣贼子”之事进行考证,对出君、弑君也加以辨析,认为孔子作《春秋》以戒人君,使知为预防,并使暴君顽父知道戒慎恐惧。该书收入《聚学轩丛

  • 大金吊伐录

    四卷。编者佚名。“其书纪金太祖、太宗用兵克宋之事,故以‘吊伐’命名。盖荟萃故府之案籍编次成帙者也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金太祖天辅六年(1122)以前旧牍不存,故只立一条,略存起事梗概。天辅七年(11

  • 秋笳集

    八卷。清吴兆骞(1631-1684)撰。吴兆骞,字汉槎,吴江(今江苏苏州)人。少有隽才,与彭师度、陈维崧有“江左三凤凰”之称。顺治十四年(1657)举乡试。遭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,在塞外生活长达二十三年

  • 易图条辨

    一卷。清张惠言撰。所谓“易图”,首论河图洛书,次辨刘牧太极生两仪、天地数十有五诸图,再次为朱子启蒙图、太极图、赵撝谦天地自然之图、赵仲全古太极图、参同契纳甲图、皇极经世、读三易备遗、卦变图等。张氏谓洛

  • 作师编

    一卷。明贺时泰(见《思聪录》)编。此书首列《周易·蒙卦》,次列《大学·圣经》一章,《礼记·学记》一篇,《白鹿洞规》五节六十九字,《程董学规》一节九十一字,终为《兴文会条件》。书中没有作者的阐发,全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