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音表

诗音表

一卷。清代钱坫(1744-1806)撰。坫字献之,号十兰,又号篆秋,大昕之侄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副贡生。官陕西州乾州直隶州州判。坫精通训诂,深于《说文》,学问与大昕相较,沉博不及而精当过之。又工小篆,远宗李斯,近法阳冰,沉着苍劲,晚年右手病残,左手写字,尤为精绝。著有《说文解字斠诠》、《异语》、《史记补注》、《论语后录》、《尔雅释义》、《车制考》等。是编凡表十有一。其自序曰:“《诗序》云:情发乎声。声成文谓之音,声谓之成文者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也。郑氏以为宫、商上下相应,单出为声,杂出为音。音讹律则乱,律不正则乐亡。诗即乐也,故言诗者必考律,而言律者必正音。正音者何先?先双声。”玷以为欲出三代之雅乐,必先正音,正音先双声,故列双声第一。双声既著,当究出、送、收声之始,故列出声第二,送声第三,收声第四。三声既著,究通声与出、送、收皆协,故列影、喻通出声第五,晓、喻通送声第六,晓、影通收声第七,影、喻同声第八。通音既著,究本声类,故列本类通声第九。本类既著,究“来”音,来者声之归宿,故列来首声第十,来归声第十一。前列字母,后列诗音,其大例也。夫出、送、收者,即方以智之《通雅》所谓发、送、收。劳乃宣《等韵一得》之所谓透、轹、捺也。声有清浊,不可混同。古今纽繁简既异,古无轻唇类隔诸音,亦当分别言之。通声者,盖谓喉音。喉音自发至收,始终如一,坫未能详言其理。来亦收声,今以为声之归宿,殊未精审。以之推求诗乐,不可通矣。该书有钱氏四种本,清嘉庆七年拥万堂刊本,中国书店据清嘉庆拥万堂本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大学记

    一卷。清范泰衡撰。是书本遵汉儒,义从宋贤,参以已见,分节陈说,推陈出新。如说“格致”,木长为格,则本末贯,贯观其达;木各为格,则本末分,分观其到。又如说“致”,《春秋》曰“致女”,致是“往”的意思;《

  • 西湖便览

    十二卷。清翟灏撰。翟灏,著有《四书考异》等。《西湖便览》乾隆三十年(1765)刻本,共十二卷。兹篇仿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之例,总叙之外,悉依途径,蝉连而及。首纪盛景,自圣因寺行宫,而湖,而山,而六井,

  • 阴符经太无传

    见张果《黄帝阴符经注》。

  • 开平县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陈还修,陈阿平纂。陈还,满洲正白旗人,康熙四十年(1701)任开平知县。康熙十二年(1673),县令薛璧与邑人甄芑等,始修县志,草创未备,未能成书。二十七年(1688)特诏修《一统志》,四

  • 马首农言

    一卷。清祁雋藻(1792-1866)撰。祁雋藻,字春圃(淳甫),寿阳(今山西寿阳县)人。嘉庆十九年(1814)中进士,官至大学士。《马首农言》是作者在道光十六年(1836)所作的。马首,是寿阳的古称。

  • 谢皋羽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徐沁撰。徐沁字埜公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平生著述甚多,除本书外,尚有《明画录》、《金华游录注》、《灌园十二师》等著作。《谢皋羽年谱》是为元人谢翱所作的年谱,谢翱字皋羽,号晞发子。

  • 删定荀子

    不分卷。清方苞(见《周官集注》条)撰。苞以为荀子述先王之礼教,而文义混杂语言冗长,因删其繁辞;也有删全篇的,如《成相》、《致仕》、《强国》、《赋篇》共四篇;删其章节的,几乎每篇都有。孔子删《诗》、《书

  • 周易卦变图说

    一卷。清宋祖骏撰。宋祖骏字伟度,江苏长洲人。

  • 魏书

    一百三十卷。魏收(506-572)撰。魏收,北齐史学家,字伯起、小字佛助,钜鹿下曲阳(今河北晋县)人。他经历北魏,东魏,北齐三个王朝。魏收在北魏时任太学博士、主客郎中,经东魏到北齐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,

  • 小嫏嬛馆丛书十二种

    七十四卷。清陈乔枞(1809-1869)撰。陈乔枞字朴园,一字树滋,闽县(今福建闽侯)人。道光举人。曾任江西临江、抚州知府。其父陈寿祺曾被阮元聘入“诂经精舍”,后又主讲泉州清源书院、鳌峰书院。擅长辑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