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西泠印社全书

西泠印社全书

七十一种,一百四十卷,卷首一卷,附录一卷。清吴隐编。吴隐曾与吴昌硕创办西泠印社。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,创办于光绪三十年(1904),地址为浙江杭州孤山,因地近西泠而得名。此书所收七十一种书如下:读易札记二卷、汉诗经残字考一卷、秦緧日记一卷、山洋指迷原本四卷、冰鉴七篇一卷、金石学录四卷、宜禄堂收藏金石记六卷、武林金石记十卷存九卷、东洲草堂金石跋五卷、枕经堂金石跋三卷、苏斋题跋不分卷、校碑随笔、有万熹斋石刻跋不分卷、籀经堂钟鼎考释题跋不分卷、海东金石存考不分卷、岱岳访古日记不分卷、淳化帖释文十卷、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不分卷、越画见闻三卷、迟鸣轩所见书画录四卷卷首一卷、海岳题跋不分卷、山樵书外记不分卷、墨缘小录不分卷、画林新咏三卷补遗三卷、烟云供眼录不分卷、古董十三说不分卷、玉纪不分卷、蕉窗九录不分卷、摹印述不分卷、印谈不分卷、印史一卷附印说一卷、叶氏印谱存目二卷、续语堂论印汇录一卷、三十五举校勘记一卷、东里子集别编不分卷、多墅斋印说不分卷、摹印秘论不分卷、印典八卷、历朝印识二卷补遗一卷、国朝印识二卷附近编一卷、摹印传灯二卷、红述轩紫泥法一卷、云庄印话一卷附镌印从说、治印杂说一卷、篆刻针度八卷、织余璅述二卷、碧声口馆谈尘四卷、函髻记一卷、开元天宝遗事二卷、校经庼题跋二卷、宝印集六卷附录、敦交集一卷、碧城仙馆女弟子诗不分卷、名花十友谱一卷、沈青门诗集一卷附诗余、青门山人文集一卷附录一卷、房仲诗选二卷、黄琢山房集十卷、种榆仙馆诗抄二卷、东海渔歌四卷、遁渚唱和集一卷、秀道人修梅清课一卷、东洲草堂金石诗不分卷、来鹫草堂随笔一卷、书中九友歌一卷、召对纪实一卷、海外恸哭记一卷、霜援集一卷、东海渔歌全四卷存三卷。此全书有民国活字本一百二十四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溪集

    二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高登(?-1148)撰。高登,字彦先,号东溪,漳浦(今福建漳浦县)人。少孤力学,持身以法度。宣和间,为太学生。金人犯京师,高登与陈东上书,乞诛蔡京、童贯等六贼而用李纲、仲师道。绍

  • 吴疏山集

    十七卷。吴悌(?-1568)撰。吴悌,字思诚,别号疏山。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明学者,嘉靖十一年(1332)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,谥文庄。其学出于王守仁,然清苦刚介,卓然独立。《吴疏山集》17卷,其中吴悌

  • 理学辨

    一卷。清代王庭撰。王庭字言远,嘉兴(今属浙江)人,顺治进士,官至山西布政使。作者据宋、明诸儒家学说互有得失的状况,撰写本书进行论辨,中心是反对程朱一派理学,认为周敦颐“无极”等学说、程子“性即理”等学

  • 积承录

    一卷。明唐枢(生平事迹请参考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,其门人吴思诚编。以其承受于师门者积为一书,故名之曰《积承录》。卷首即以“真心”二字立义,全书宗旨立于此。书中阐发,较《因领录》尚稍纯正。但录中引《圆觉经

  • 读易搜

    十二卷。明末清初缙云人郑赓唐撰。郑赓唐为明末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。该书序中称“丁亥”,盖成于清顺治四年(1647)。该书经传体例全用注疏本,每卦之末附短论一篇,多是经生之常义,

  • 枕善居杂说

    一卷。清王敬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敬之字宽甫,号枕善居士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增贡生,官户部主事。此书为考订经史、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。自谓“闲有所见,未敢自信,聊录备忘,不为次叙,不足次叙也,他日附益

  • 切韵考

    ①分内外篇。《内篇》六卷:《外篇》三卷。清陈澧撰。陈澧(1810-1882)字兰甫,号东塾,学者称东塾先生。广东番禺(今广州市番禺县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举人,官河源县训导,后为广州学海堂学长

  • 尚书辑录纂注

    六卷。元董鼎(生卒年不详)撰。鼎字季亨,别号深山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宋末元初经学家。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。鼎私淑黄干、董铢,黄、董皆朱熹门人,故其自序称“得朱子再传”,其学宗主朱熹。《尚书辑录纂注

  • 三朝宸帖

    二卷。明董其昌生平见《红绶轩帖》书。此帖为明柏乡(今属河南省)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,由于其祖父、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,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。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,共二卷,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。与董

  • 归州志书

    不分卷,清曹熙衡修,王景阳增修。曹熙衡,辽东人,官归州知州。王景阳,山西赵城人,相继知州事。州志明代屡次纂修,至变革之际,兵燹相寻,故志无存,典章散失。康熙四年(1665)曹熙衡莅任,尚在征剿,讫兵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