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蕙风丛书

蕙风丛书

七种,三十八卷。清末民国初况周颐(1859-1926)撰。况周颐字夔笙,号蕙风,原名周仪,广西临桂(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)人。光绪优贡生,曾任内阁中书。善填词,尤精词论,与王鹏运、朱孝臧、郑叔问合称“清末四大家”。丛书所收书有词作、词论。但其《蕙风词》、《蕙风词话》并未收入。七种中《阮盦笔记五种》,记扬州遗事及桂林掌故甚详,于金石也多有撰录。其余几种有《香东漫笔》二卷、《万邑西南山石刻记》二卷附《南浦郡报善寺两唐碑释文》一卷、《薇省词钞》十卷附录一卷(况周颐辑)、《粤西省见》二卷附《玉梅后词》一卷(况周颐辑)、《香海棠馆词话》一卷、《弟一生修梅花馆词》九卷、附朱镇《澹如轩诗》一卷。有民国十四年(1925)上海中国书店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明通纪辑要

    二十四卷。明陈建(详见《皇明从信录》)辑。孙镔原订,清马允晋增订。陈氏尝撰《皇明通纪》,记洪武、永乐至正德、嘉靖、隆庆朝事。万历至天启朝则由马氏根据诸家之书,正以实录以续之。该书于辽事记载颇详,这与清

  • 论语传注

    二卷。大学传注一卷。中庸传注一卷。传注问一卷。清李塨撰。李塨详《周易传注》条。李塨曾师事颜元、毛奇龄,故此书解释经义多与宋儒相反,反对讲习空谈,而力主经世致用之实学,于宋以前经解也多有采纳。解《论语》

  • 受菩萨戒仪

    一卷。陈代释慧思(515-577)撰。慧思,俗姓李,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(今河南上蔡县)人。少年“以弘恕慈育知名,闾里称言”。因屡次梦见梵僧劝他超群脱俗,乃于十五岁奉佛出家。他时不废日,刻意苦学,诵《法

  • 九经集解

    一名介庵经说九卷。清雷学淇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学淇字瞻叔,号竹卿,又号介庵,顺天通州(今河北通县)人,经学家、考证学家。嘉庆十九年(1814)进士,授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,不久即以亲老告归。生

  • 邓尚书年谱

    一卷。清邓邦康编。邦清末人,系谱主曾孙女。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谱主邓廷桢(1776-1846),字维周,号嶰筠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嘉庆六年(1801年)进士,累官至两广、闽浙总督。鸦片战争期间配合林

  • 屏山堂诗集

    五卷。清方云卿撰。方云卿,生卒年不详,字怡云,号龙眠女子,安徽桐城人,吴询之妻,清代诗人。此书有嘉庆十三年(1808)刊本,书中有其夫吴询所作的序言,从序中可知方云卿略况:“其家风雅,以唐诗论宗”。

  • 观心论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观心论》是智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。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,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,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;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,便于传授

  • 易经辨疑

    ①七卷。清张问达撰。张问达字天民,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前有康熙十八年(1679)广平冀如锡序,称其得力于阳明良知之学,所以其书黜数崇理,而淡理又统归之于心,极力排除卜筮之说,未免过分。张问达自序,首

  • 苻子

    一卷。原题晋苻朗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苻郎,字元达,略阳临渭(今属甘肃秦安东南)人,《晋书》有传。撰有《苻子》数十篇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于道家类著录《苻子》二十卷,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著录三十卷,

  • 论语集解

    十卷。魏何晏、孙邕、郑冲、曹羲、荀觊等五人共撰。何晏以亲贵总领其事,所以往往省称为何晏著。何晏(?-249)字平叔,南阳宛县(今河南南阳)人,东汉外戚、大将军何进之孙,曹操的假子,娶魏公主。好修饰,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