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脉药联珠古方考

脉药联珠古方考

四卷。清龙柏(生卒年不详)撰。龙柏字佩芳,号青菲子(一说又字青菲子),长州(今江苏苏州西南)人。擅诗词歌赋、医卜星相。嘉庆年间,以医游闽。著有《脉药联珠食物考》、《脉药联珠药性考》等书。此书又名《古方考》,撰于乾隆六十年(1795)。为龙氏积二十余年临床经验,将伤寒、瘟疫、杂症、妇科等病方,删繁就简,分类编撰成书。龙氏持论谓治病拘守古方,未必有效,于是创立新法,以脉统药,取二十八脉中的浮、沉、迟、数四脉证为纲,分为四部,每部又分子目。每卷首言脉诀,以脉领证,后根据脉象之变化而言证,因证选方用药,每方皆注明来源。编为四言歌诀,又取前人成方。卷一为浮部,有羌活冲和汤等六十八方;卷二、卷三为沉、迟部,有大承气汤、黑神散等一百五十一方;卷四为数部、奇经八脉部,有普济消毒饮、督脉散等一百一十七方。共载方三百三十余首。龙氏认为自己所订之方药如阵势,一阵之中,又有前后左右,犹如阵图。而用方则如同指挥。治病仅论证不论脉,难以治疗精当。由于上联脉证,下言方药,一线贯穿,犹如联珠,故名。此书为中医入门书,对初学者颇为实用,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。有乾隆六十年(1795)刻本,嘉庆二十一年(1816)醒愚阅藏版刻本,翠琅圩馆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孙盛晋阳秋

    三卷。清汤球辑。孙盛(302-373),字安国,东晋太原中都(今山西平遥)人。初仕佐著作郎,累迁秘书监,加给事中。博学而善言名理。著《魏氏春秋》、《晋阳秋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录该书三十二卷,《唐书·经

  • 汉隶异同

    十二集。清甘扬声(生卒年不详)辑。扬声字实求,宝山(今属上海市)人。这是隶书异体字的汇编。依照《康熙字典》体例,按地支分为十二集,每集之内亦分作若干部,每部之内录汉碑中不同于今字楷体的隶书(仅与今字波

  • 中庸解

    ① 一卷。清任大任撰。大任字钧衡,吴江(今江苏吴江县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此书不录经文,只标明节次,分段诠释经文,多采用先儒旧说。② 一卷。清马国翰(详见《论语谶》)编辑。是书搜采多僻,与所辑《大

  • 晋安帝阳秋

    即《王韶之晋安帝纪》。

  • 侍儿小名录拾遗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宋张邦几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书前有张邦几自序。序曰:少蓬洪公作《侍儿小名录》,好事者多传焉。王性之《补录》一卷以授余,曰他日观书有可采录之,乃作《拾遗》。与晁公武的《读书志》合。但晁公武称旧

  • 说桥词

    一卷。清王鸣盛(1722-1797)撰。王鸣盛字凤喈,号礼堂、西庄,上海嘉定人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官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因滥用驿马降为光禄寺卿。二十八年(1763)

  • 大元海运纪

    二卷。元时无撰人名氏。后为黄陂陈毅,从杭州丁氏秘抄本中录出。清乾隆修《四库全书》时也未著录。是书本为《经世大典》中“海运”一门中的内容,但《经世大典》一书久已亡佚,仅散见于《永乐大典》中。胡香农从《永

  • 香山诗钞

    二十卷。清杨大鹤(约1693前后在世)编。杨大鹤,字九皋,号芝田,江苏武进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十八年(1679)进士,官至左春坊左谕德。本书于明马元调所刊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一卷本中采录十之三、四,删其

  • 尚书集解

    二十卷。孙承泽(1592-1676)撰。承泽字耳伯,号北海,又号退谷、退谷道人、退道人等。益都(今属山东省)人。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,故自称北平人。清代著名学者。明崇祯四年(1631)进士,官兵科给事中

  • 金石祛伪

    一卷。清陆增祥撰。陆增祥,详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条。书中著录石刻赝品,自秦及唐共三十四种。其中廌孝禹阙及刘熊残碑,诸家皆无异说。且刘熊碑原石为顾燮光搜访而得,当时尚存于延津学宫中,陆氏认定是赝品,自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