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续礼记集说

续礼记集说

一百卷。清杭世骏(1697——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堇甫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清经、史学家。举雍正乡试,乾隆元年(1736),召试博学鸿词,授编修,纂《三礼义疏》。改御史,条上四事忤旨,下吏议,寻放还,罢归。后杜门奉母,自号秦亭老民。后迎驾湖上,赐复原官。著有《礼例》、《礼经质疑》、《续礼记集说》、《经史质疑》、《汉书蒙拾》、《后汉书蒙拾》、《补晋书传赞》、《三国志补注》、《北齐书疏证》、《诸史然疑》、《补金史》、《词科掌录》等书。这些书,《耆献类征》诸书,均有《传》录。《集说》书首有世骏《自序》云:“成童后,始从沈似裴先生受《礼》经。又十年交郑太史筠谷,赠以《卫氏集说》,章句训诂之学为多,通籍后,与修三礼馆。吏以《礼记》中《学记》、《乐记》、《丧大记》、《玉藻》篇相属。修例既定,所取资者,则卫氏之书。京师经学之书绝少,从《永乐大典》中,有关于《三礼》者,悉皆录出。明年诣文渊阁,搜检遗书,唯宋刻陈氏《礼》书,差为完善,余皆残缺,无可取携。在卫氏后者,宋儒莫如黄东发《日抄》中诸经,元儒莫如吴草庐《纂言》(非郑孔之正嫡,以变乱篇次)。广陵宋氏,有意驳经;京山郝氏,居心类郑。姑存其说,为迂儒化拘墟之见,而不能除文吏深刻之习。国朝文教覃敷,安溪、高安两元老,潜心《三礼》,高安尤为杰出。馆中同事编孴者,丹阳姜孝廉上均,宜兴任宗丞启运,仁和吴通守廷华,皆有撰述,悉取而备录之,贤于胜国诸儒。书成,比于卫氏减三分之二,不施论断,仍卫例也”。此书所列,自汉郑康成至宋魏了翁,凡四十一家,皆卫氏《集说》已列而采之未备者。又自汉司马迁,至宋黄氏仲炎,凡四十五家,皆在卫氏以后。自吴澄、陈澔外,则杭氏取其说,不袭卫氏陈言,而别具新义者。自万斯大至吴颖芳,凡五十余家,皆清代诸儒,于《礼记》有撰述专书,及《讲解》、《论说》等。杭氏谓“以上诸家有备录全书者,犹卫氏之于严陵方氏悫、庐陵胡氏。其余多从节取”。并谓“与修《三礼》,日与同馆往复商榷,录为《质疑》一编,附于各条之末”。杭氏此书,采辑自汉至清二百余家,分为四类,皆以不雷同旧说、及发明新义为主,清儒以姚际恒、姜兆锡、方苞、任启运为多。许多宋元明及清初遗佚之说,多赖以存。所分卷帙,凡一百卷。《曲礼》、《檀弓》因解说详细,竟至九、十卷;《王制》、《月令》亦至六卷。此外,最少者,如卷九十六则《深衣》、《投壶》等三篇为一卷;卷一百,亦合《燕义》等三篇为一卷;如九十四卷等,则多合两篇为一卷。其有一篇为五卷者,则《曾子问杂记》;为四卷者,则《礼运》、《郊特牲杂记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内则》、《玉藻》;为三卷者,则《曾子问》、《文王世子》、《礼器》、《丧服小记》、《丧大记》;为二卷者,则《明堂位》等篇;为一卷者,则《在大传》等篇。而二篇合为一卷者,有《经解》、《哀公问》等篇,皆以文字繁简为主。唯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,自宋程朱诸子升为《四书》后,尚无敢倡议诋毁者,而此书引姚际恒所说。则谓“多近禅学”,且有诋为“禅学下乘”,并斥责《中庸》“致中和诸经文,为好说大话”;“至诚无息”诸文,为“近于长生久视之谬”。姚氏轻为诋议,实为识度狭浅,未明古儒“王道”之本。杭氏好奇附和,连篇累牍转载,不免有寡识之慨。《清史·儒林传》,尚取毛奇龄褒姚际恒之言,而《本传》末也以为“周程张朱,皆出于禅”,为“好为异论”。宋禅风甚炽,儒释兼融,则有之。然诋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、《礼运》等亦有失之过偏处。但整论全体,搜集甚广,自宋至清,多有荟萃,若云“足绍卫氏”,则似犹不及。此书光绪间浙江书局有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庸合注

   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该书乃剽窃《四书大全》而成,内中于饶鲁等人的论说有所征引。书前有吴澄的序,虽于篇末称为序,篇首却称总说,与序体不符,似拼凑而成。

  • 经籍纂诂

    一百六卷。清阮元撰。阮元(1764-1849)字伯元,一字伯梁,号芸台,又号雷塘庵主,江苏仪征县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进士,历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,加太傅,卒谥文达。生平热衷兴

  • 震川文集

    三十卷。《别集》十卷。明归有光(1506-1571)撰。归有光,字熙甫,昆山(今属江苏省)人。九岁能属文,弱冠尽通“五经”、“三史”诸书,师事同邑魏校。嘉靖十九年(1540年)举乡试,上春官不第。徙居

  • 五经算术

    二卷。北周甄鸾(生卒年不详)撰。甄鸾,字叔遵,河北无极县人,从其著作年代推测,其主要活动应在六世纪。他在北周曾任司隶大夫(又说司隶校尉),汉中郡守,太山太守,无极男。信佛教,尝撰《笑道论》三卷;通历法

  • 闲云馆集抄

    六卷。明张位(约1582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)撰。张位字明成,江西新建人。隆庆二年(1568)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。卒追谥文端。张位著有《问奇集》,已著录。是集据书前于慎行原序,称“有内外二编”。今本乃

  • 易经征实解

    无卷数。清胡翔瀛撰。胡氏曾著有《易象授蒙》。此书原稿存于胡氏家中二百六十余年,直至民国六年(1917)才由其裔孙胡鹏昌以活字印刷刊行。此书取全易卦爻辞之为吉为凶为悔为吝者,征以事实,分类逐条辨析,所以

  • 雪山集

    十六卷。宋王质(1127-1189)撰。王质,字景文,兴国(今江西兴国县)人。绍兴三十年(1160)进士,为太学正。孝宗屡易相国,质上疏极论。为忌者所谗,被罢官。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。时中贵人

  • 安骥集

    三卷。不著撰人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李石撰。《陕西经籍志》认为李石为唐代人,王毓瑚《中国农学书录》亦认为李石为唐代人。书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,由序中可知,旧有此书,伪齐刊刻。卷数不等,传世有五卷、两

  • 盐城县志

    十七卷,首一卷。清刘崇照修,陈玉树、龙继栋纂。刘崇照,浙江镇海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翰林院庶吉士,十九任盐城县知县。陈玉树,字惕庵,邑人,光绪十四年举人。盐城邑志始于明万历杨志,迨清顺治中知

  • 九容公式

    一卷。清王季同(1874-1947)撰。王季同,原名王季锴,字小徐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元李冶《测圆海镜》卷首的“圆城图式”给出了通、边、底、黄广、黄长、高、平、大差、小差、皇极、太虚、明、之十三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