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绛县志

绛县志

①五卷。清赵士弘修,陈所性纂。赵士弘字毅可,河北永年县人,出身进士,顺治十五年(1658)任绛县知县。按旧志创于明嘉靖三十八邑人吉大来,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黄维翰曾增修,二本久已失传。此书纂修时,仅得其残简,参稽订考。赵士弘在其书序中云:“余自戊戌治绛,下车来,即询掌故,而绛人佥云菁林发难之际,锓梓尽付祝融,亟力购遗,止得断简,修举乏人,考证罔据,余惶然是惧,亦即聚族,而谋敦请老成名宿,各就蠢谱,俾出鸿裁,爰删穰以芟繁,竑补遗而订误。”《绛县志》顺治十六年(1659)刻本。此编简陋舛误甚多,体例亦不精良。如艺文类,总目既不载,也不写卷数,仅列数篇文章附于后端而已,殊乖于体裁。②十四卷。清拉昌阿修,王本智纂。拉昌阿字克庵,满洲正红旗人,出身监生,乾隆二十四年(1759)任绛县知县,二十六年(1761)去职,二十八年(1763)复任。《绛县志》乾隆三十年(1765)刻本。此编上距顺治十六年赵士弘本一百余年,这期间,未有志。绛县文献,搜集较困难。此志尚能将旧志去伪存真,删繁补缺,上自星野,下迄艺文,共为十四卷。并将千百年典故事迹,分条严述,展卷了然。如旧志述山川,原甚明晰,但仅为叙说,缺少引证。此编则能广引旧籍及通志,互相参稽,以定确说。对旧志漏载者,如教山等,尚能根据通志一一补入,以观其全貌。③二十一卷。清胡延纂修。胡延,四川成都人,出身优贡,光绪二十年(1894)任绛县知州。《绛县志》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刻本。全书二十一卷,分图、表、志、传四大纲,为:卷一疆域图;卷二山川图;卷三城关图;卷四乡镇图;卷五晷度表;卷六大事表;卷七职官表;卷八选举表;卷九沿革志;卷十山川志;卷十一土地志;卷十二田赋志;卷十三坛庙志;卷十四学校志;卷十五衙署志;卷十六古迹志;卷十七艺文志;卷十八循吏传;卷十九乡贤传;卷二十列女传;卷二十一叙传。此书之意不为重修或增修,而在订旧志之舛讹,改变旧志体例。故此编考据精核,义例雅严,为《绛县志》中佳本。如绛县置南北县之前,或谓为曲沃,或谓为闻喜,旧志指为新田,聚讼纷纷,迄无定说。此编既考沿革,著于大事表中,复别为沿革志一篇,反复考证,以归允当。又如旧志于山川图中仅标其名,不辨方位,此编则能详考远近,脉络原委,举目了然。此外,艺文志下列有书目及碑目,搜集虽不多,亦可供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淄县志

    十六卷。清邓性修,李焕章纂。邓性,江西南昌人,进士出身,康熙九年(1670)任临淄知县。李焕章字象先,号织斋,乐安(今山东广饶县)人,明末诸生,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。著有《龙湾集》、《无学堂集》、《老树

  • 初学集

    一百一十卷。明末清初钱谦益(1582-1664)撰。钱谦益字受之,号牧斋,后自称牧翁、蒙叟、绛云老人、敬他老人、东涧遗老。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市)人。明万历进士,官礼部右侍郎。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

  • 说唐后传

    见《说唐演义后传》。

  • 周易大象说

    一卷。明崔铣(其事详见《读易余言》条)撰。《读易余言》第三卷即《易大象说》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《读易余言》五卷,又载《易大象说》一卷,实为重复。有称《易大象说》有单行本,故宜列出。杨时乔称《易大象说》

  • 释孟子

    一卷。清金人瑞(1608-1661)撰。人瑞原名喟,字圣叹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。清著名文学批评家。其所评点的《离骚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杜诗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水浒传》,合称“六才子书”。另著有《

  • 隶通

    ① 二卷。清钱庆曾(生卒年不详)撰。庆曾字又沂,钱大昕之曾孙,嘉定(今属上海市)人。钱氏认为,“汉人用字例每多通假,虽紊乎象形会意之原,犹得求依声托事之理。”便取金石刻通假之字,依《说文》分部列为此编

  • 乾隆英使觐见记

    三卷。英国马戛尔尼(Macartney)撰,江阴刘复译。该书记以马戛尔尼为正使的英使团,于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赴热河觐见清廷皇帝之经历。现有中华书局本。

  • 左氏释

    二卷。冯时可(生卒不详)撰。冯时可字敏卿,号元成,松江华亭(今属上海市)人,明代文学家、经学家。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。冯时可为隆庆进士,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,所至著治绩。其生平著述颇多

  • 大冶县志续编

    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林佐修,陈鳌撰。林佐,顺天大兴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,原籍江苏华亭(今上海松江西),官大冶同知。陈鳌,字冠洲,本县人,拔贡。林佐三任大冶,光绪八年(1882)奉修通志檄,观阅旧志

  • 玉壶诗话

    一卷。宋释文莹(约1060年前后在世)撰。此书旧本题宋释文莹撰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载《玉壶诗话》十卷。或题《玉壶野史》,此本为《学海类编》所载,仅寥寥数页,以《玉壶诗话》校之,当是书贾所为。凡书中于诗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