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言
十二卷。明陈子壮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子壮字集生,南海(今属广东省)人。万历四十七年进士。官至礼部侍郎,晋尚书。明朝灭亡而殉难。本书掇辑诸子名言,从先秦到唐宋,分类标题。供学子之用,非为经济。
十二卷。明陈子壮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子壮字集生,南海(今属广东省)人。万历四十七年进士。官至礼部侍郎,晋尚书。明朝灭亡而殉难。本书掇辑诸子名言,从先秦到唐宋,分类标题。供学子之用,非为经济。
八卷。旧本题明杨慎(1488-1559)编。杨慎,字用修,号升庵。新都(今属四川)人。杨延和之子。正德六年(1511)举进士第一。授修撰。其博文强识、著述甚丰(百余种),明时推为第一。其书饾饤补缀,类
十卷。唐钱起(710-780?)撰。钱起字仲文,吴兴(今属浙江省)人。天宝九年(749)进士,诗人,官至司勋员外郎、司封郎中、考功郎中,世称钱考功。少年聪颖,博闻强识。据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中说,当时
十二卷,葛震(见《诗史》条)撰。葛震康熙年间著成《诗史》一书,为读史者方便之见,清人曹荃为其作注,成于康熙三十九年(1700),遂改书名为《四言史征》。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。
不分卷。清丁彦臣藏。丁彦臣(1829-1873),字砚丞,又字筱农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。少有才略,穷居读书。投山东军。巡抚阎敬铭、丁宝祯皆雅重之。署山东省粮道。丁在浙西原以藏书著名,其藏书印记有八千
不分卷。清郭柏苍(1815-?)撰。柏苍字薕秋,一字弥苞,福建侯官(今福州)人。所著有《竹简十日话》六卷、《海错百一录》五卷、《闽产录异》六卷、《七月漫录》二卷、《闽中郭氏支派大略》一卷、《我私录》一
九卷。明曾益(详见《左略》)撰。是书为清人顾予咸补注,顾嗣立重校。曾益于明代天启年间为温庭筠诗作笺注,成《温八叉集》四卷。清初人顾予咸惜其“缺佚颇多,援引亦不免穿凿”,便在曾注基础上重新作了补注,事未
九卷。明王翰(约1368前后在世)撰。王翰,字时举,夏县(今属山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,元季隐居中条山。洪武初,以明经辟为夏县训导,后擢为周王长史。周王素骄,有异志。王翰屡谏不纳,断指佯狂而去。后周王败,
唐文治编。《十三经读本》所选诸家经注,主要采纳汉代、宋代经学家注本,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。如《尚书读本》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,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,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、郑玄
八卷。明姚镆(1465-1538)撰。姚镆,字英之(一作字东泉),号东泉,慈溪(今浙江慈溪县)人。明弘治六年(1493)进士,累擢右副都御史,巡抚延绥。嘉靖中进左都御史,起为兵部尚书,总制三边。著有《
二卷。清单为鏓撰。为鏓字伯平,高密(今山西高密)人,咸丰、同治年间行教于栖霞,后主讲济南书院。著有《四书述义》(前集、后集)、《读经札记》、《奉萱草堂诗集》、《奉萱草堂文钞》等,后人编有《单氏全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