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知新记

经义知新记

一卷。清汪中(1744一1794)撰。汪中字容甫,江苏江都(今扬州市)人,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诸生。七岁而孤,家贫不能上学,母亲邹氏授以小学、四子书。稍长,入书店当学徒,因此遍读经史百家,于是成为通人。二十岁补诸生,三十二岁拔贡生。提学使谢墉对汪中非常赏识。因母老,不再朝考,以布衣终。汪中所学无所不窥,专意经术,尤深于史。诗文中翰,也无所不工。曾有志于用世,对于古今沿革、民生利病,都博问而切究之。三十岁时始专意于经学,自称私淑于顾炎武。与王念孙、李惇、刘台拱为友,互相研讨。治经宗主汉学,厌恶宋儒性命之学,除朱熹外,多加痛诋。推六经之旨以合于今用,为考古之学,但实事求是,不尚墨守。认为《大学》在《礼记》中本与其他篇价值相等,揭露宋儒从《大学》里标举所谓“三纲领”、“八条目”,目的是范围天下人的思想,使之如出一辙,大非孔子平日教人之意,竭力提倡先秦诸子之学。称清儒崛起,接二千年沉沦之绪,极力推崇顾炎武、阎若璩、梅文鼎、胡渭、惠栋、戴震等人,认为他们继往开来,而戴震更是集大成者。论者称汪中才、学、识均过人,堪为首屈一指,阮元称其为“通儒”。汪中学问赅博,各个方面均有著述:治尚书,有《尚书考异》;治《礼》,有《仪礼经注正讹》、《大戴礼记正误》;治《春秋》,有《春秋述义》、《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》;治小学,有《尔雅补注》、《小学说文求端》;舆地学方面,有《秦蚕食六国表》、《金陵地图考》、《广陵通典》;此外尚有《周官征文》、《左氏春秋释疑》、《述学内外篇》、《荀卿子通论》、《墨子序》、《汪容甫先生诗集》等。同时治经的名人,如王念孙、阮元、郝懿行等,时常采用汪中之说。汪中的著述,虽然卷帙不多,但精卓为一时之冠,现已收入集部。本书是其笔记,可采征的东西不多。如认为《东都赋》“德广所及”是用汉广序,考《公羊·昭二十五年传》,何休注:“舞四夷之乐,大德广及之也”,又《魏都赋》张载注引《韩诗内传》“王者舞六代之乐,舞四夷之乐,大德广之所及”,因此《白虎通》也作“四夷之乐,何德广及之也”,班固此书大多援引《公羊》、《春秋》、《韩诗》之说,那么《东都赋》不是用《诗序》就很清楚了。至于《檀弓》下“子张问曰”,《书》云:“高宗三年不言,言乃讙”,注释说,时人没有行三年丧礼的,《左氏传》“在丧而搜”,当时还认为是非礼,怎么会弄到三年之丧便废弃呢。但孟子想让滕文公定为三年之礼,父兄百官都不愿意,说我们宗国鲁先君没有这样做,我们先君也未曾这样做,到您这时来返旧不可。从这里看,那么注并非毫无根据。他如论《说苑·善说篇》引《鬼谷子》,《鬼谷子》不是伪书,韩非《备内篇》“扤昧”即“暧昧”,荀子《王制篇》注“嗟奈何”,“嗟”缓读即“奈何”,《后汉书·光武记》下注,“逗”,古“住”字等四条,都与经义无关。因此本书似乎是未曾删定之书。有学海堂本,《艺海珠尘壬集》本,《皇清经解》本,《重印江都汪氏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、总类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吕公实政录

    七卷。一名吕新吾先生实政录。明吕坤(详见《四礼疑》条)撰。此书,所载均为吕坤历官条约之类。第一卷为明职,第二卷至第四卷为民务,第五卷为乡甲约,均是吕坤任山西巡抚时所作。第六卷为狱政,第七卷为宪约,是吕

  • 涟漪堂稿

    二卷。清沈峻曾(约1670前后在世)撰。沈峻曾,字窳庵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十一年(1654)副榜贡生。有《涟漪堂遗稿》。是集凡二卷。为晋安林云铭所选定。上卷为杂文,下卷为诗。

  • 毛诗舒氏义疏

    一卷。旧题舒援撰。清马国翰辑。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。《隋志》经部诗类著录《毛诗义疏》二十卷,舒援撰。《唐志》以下目录皆不著录,可见失传已久。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《毛诗草木虫鱼疏》三卷后,后魏安丰王元延

  • 二陆集

    三卷。本书是明陆之箕、陆之裘兄弟合集。其中,陆之箕撰《长白山人集》二卷,陆之裘撰《南门续集》一卷。陆之箕,字肖孙,一字汝瞻,别号复泉,江苏太仓人,宏治中贡生。陆之裘,字象孙,号南门。贡生。官景宁县教谕

  •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

    不分卷。西欧德礼贤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德礼贤耶稣会士,国籍未详。过去叙述天主教流传中国情况之书很多,有《圣教信证》、《道学家传》、《正教奉褒》、《天主教传行中国考》等,然而这些著作不是失之简略,即失之舛

  • 金文最

    六十卷,清张金吾(1787-1829年)编。张金吾,字慎旃,别字月霄,昭文(今江苏常熟)人,年二十二补博士弟子员,即弃去,潜心于文献的收藏、整理和著述工作,著有《爱日精庐藏书志》、《两汉五经博士考》、

  • 明会典

    二百二十八卷。明申时行(1535-1614)撰。申时行,字汝默、号瑶泉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明大臣。嘉靖四十一年(1613)进士第一,以文字受知张居正。万历中继张四维为首辅。时神宗宠信郑贵妃,欲立

  • 存复斋集

    十卷。元朱德润(1294-1365)撰。德润字泽民,睢阳(今属河南)人。流寓吴中。延祐末,因荐授翰林应举文字,兼国史院编修官,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。至正间,历官江浙行省照磨,参军事,守杭、湖二郡,摄守

  • 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

    五种,十九卷。明末清初万斯大(详见《仪礼商》)撰。万斯大不事科举,专攻经学,认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,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,非以经释经则无由悟传注之失。于诸经中尤长于《春秋》、《三礼》。《万充宗先生经

  • 清音对字新翻蒙古三字经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姓名,旧抄本未刊行,无成书年代。全书均为满语、蒙古语两种文字的《三字经》对照本,没有汉字,每句均以满语在先,之后译成蒙古语相对照。有《颐志斋丛书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