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算经

算经

一卷。佚名撰。敦煌卷子本,原藏敦煌千佛洞,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,编目为敦煌《将来目录》第3349号。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(?一1931)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。1907-1908年为法人伯希和(1878-1945)所得带回法国。该卷《算经》上半截完好,下半截残缺。全卷一百三十九行,每行约三十字,全卷四千二百字。卷前有序,阐述算之重要“言人不解算者,如天无日月,地无泉源,人无眼□(以下脱落)”而后为经文,先为定位:“一纵十横,百立千僵,万百相似,千十相望”,然后为九九数,大数记法。其记为“万万曰亿”,“万万亿曰兆”,往上是京、该、梓、壤、沟、间、政、载、极,并称“右孙子数,钱满载,天不容,地不载,故以载为极末也。”后为小数记法,度量衡制,乘方数等,俱与《孙子算经》相仿。从第九十三行起为“均田法第一”,有田亩积问十题,论述方田、直田、员田、四不(等)田、蛇田、环田、角田、箕田、圭田、鼓田。其深度未超出《九章》方田章。均田法第一以后阙失其详不得知。这是唐朝人所作的通俗算术书,为初学者之入门读物,内容与《孙子算经》重合者颇多,但也有与之相异之处,但却与《隋书·律历志》所引孙子算经相同,据此可以校正今本《孙子算经》。《算经》一卷1935年为王重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发现并影摄寄回国内中算史家李俨,李俨将原文脱阙之处参照现藏伦敦的另二算经(亦残)补校,收入《中国古代数学史料》(1954年1月中科、科技版印),使中算珍贵资料得以重新昭示天下。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亦收载此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跨鳌集

    三十卷。宋李新(约1104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新,字元应,自号跨鳌居士,生卒年不详。仙井(今四川仁寿县)人。元祐五年(1090)进士。刘泾曾荐于苏轼,命赋墨竹,堪称一绝。元符三年(1100),上万言书。

  • 包参军集

    六卷。明包大中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包大中,字庸之,别号三川,浙江宁波人。官福建建阳县县丞。是集随事立名,有《薄游集》、《武夷集》、《归来集》、《雁集》各一卷。《东征漫稿》二卷。《薄游集》题为卷

  • 毛诗鸟兽草木考

    ① 二十卷。明吴雨撰。雨自题只称闽郡人,不知隶籍何县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书为其同郡徐所编次。鸟考三卷,兽考一卷,虫考二卷,麟考一卷,草考四卷,谷考一卷,木考一卷,以天文考二卷结尾。惟不考地理。或因

  • 续修乡宁县志

    十五卷。清冯安澜修,崔钟淦纂。冯安澜,浙江山阴人。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。该志始修于安澜,稿初具,安澜去职,李义铭继任知县,遂重新删补,光绪七年(1881)告成。《续修乡宁县志》光绪七年刻本。该志全盘承袭

  • 春秋管见

    无卷数。清魏枢(详见《东易问》)撰。此书杂采《春秋》“三传”及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之文,并附作者之意于后。作者的观点与胡氏同一思路,亦属苛刻罗织之论;其有自出新意者,则更为乖谬,甚而至于擅改经文。如改以鲁

  • 苔岑经义钞

    六卷。清张鸿桷(生卒年不详)辑。鸿桷,字晋柯,浙江镇海(今镇海)人。这本书的开头首先列举讲授的师承及授受系表,为定海黄式三、黄式三的两个儿子以愚、以周、黄式三的三个孙子家辰、家岱、家桥,以及门下弟子及

  • 陶楼杂著

    四卷。清黄彭年(1823-1891)撰辑。黄彭年字子寿,号陶楼,贵筑(今贵州省贵阳市)人。道光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。同治初年,主讲关中书院,历任陕西布政使、江苏布政使、湖北布政使等职。他为官清

  • 写本春秋穀梁传集解

    一卷。晋范宁撰,唐朝人写本。该本在清光绪年间于敦煌出土。起于庄公十九年,止于闵公二年,前面脱数行,后题“春秋穀梁庄公第三、闵公第四”,合为一卷。又后题“龙朔三年(663)三月十九日书吏高义写”,又记用

  • 卫藏通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,清和琳纂修。和琳(1753-1796),字希斋,钮祜禄氏。满洲正红旗人,大学士和坤弟。初由文生员补笔帖式,累官至内阁学士、都统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,清军入藏抗击廓尔喀,奉命督办军

  • 寓圃杂记

    十卷。明王琦(约1453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琦字元禹,别号梦苏道人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《寓圃杂记》是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迄正统年间朝野事迹的笔记小说。关于吴中部分的故实写的尤为详尽。然而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