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穆斋经诂

穆斋经诂

四卷。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。据自序,此书原题“经传正义”。书中论周正,历驳改时不改月,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。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,而春秋所书皆周正。论文祖,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,即颛项,颛顼实出于黄帝。据祭法,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,祖颛顼而宗尧。有《国语》“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项,郊尧而宗舜”为证。这些都确不可易。论六宗,认为是日、月与白虎、朱鸟、苍龙、玄武之中星,说甚新。论田赋,主班固《刑法志》,认为其制与《司马法》、《周官》皆合,即融贯于《匠人》、《遂人》、《小司徒》之法,只是不可以与《孟子》、《王制》相较。《王制》本出孟子,孟子明言诸侯恶其害己,而皆去其籍,这是因为孟子未曾见《周官》,所以说其详不可得闻。因此推言孟子所言公侯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,当是二代之制。如果不是二代之制,则列国公田之赋,将都用来具乘马而没有剩余了,而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等五礼,除军礼外,其余都要废了。对于此书,任氏自谓“潜心三载,易稿十次,刊落先儒之枝叶,表章周官之法度”,殆非虚言。其又说先天,认为先天之学即伏羲之易。连山归藏不可考。《周易》则文王之卦辞,周公之爻辞,皆后天之学。其先天自然之法象,只详细体现在孔子的《十翼》中。黄宗羲不信先天、岂能不信?孔子因举十翼,以证不信先天之失。所持辨亦俱精博。其他如论礼制,论水道诸篇,词虽简略,而理则甚惬。任氏最服朱熹,而嫉姚、江,尤其讨厌阎若璩,斥为心术不正。有道光二十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听雨纪谈

    一卷。明都穆(详见《壬午功臣爵赏录》条)撰。都穆登明弘治十二年(1499)进士,而此书自题作于明成化十三年(1477),距其登第之时有二十多年。都穆在濠上教授二十年,始补博士弟子,又三年而成进士,则作

  • 鉴湖诗说

    四卷。明陈元亮撰。元亮字寅倩,山阴(今属浙江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是书乃乡塾讲章。其凡例有十:一曰尊经,二曰从注,三曰存序,四曰辨俗,五曰标新,六曰考古,七曰博物,八曰章旨,九曰节解,十曰集说。其所取裁

  • 诗考补注

    二卷。附《补遗》一卷。清代丁晏撰。丁晏曾著《六艺堂诗礼》七卷,此书即为其一。宋王应麟《诗考》因系草创,未及审定,错误较多,有的前后重复,有的次序失当,有的援据不准。近世刊本讹误更多。丁晏此书对《诗考》

  • 千金方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

  • 江南昭忠录前编

    六卷。正编九十卷。清丁日昌(1823-1882)督编。日昌字禹生,广东丰顺人,官至江苏巡抚。此书专辑太平天国军入侵时苏州、松江、常州、镇江、太仓等江南诸地殉难绅士民人。事迹昭著者,列之于传;无事迹可考

  • 馔史

    一卷。作者不详。旧本题曰元人,恐怕也是猜测之词,不足为信。是书主要内容为杂记饮食故事。其书所用资料,大多数来源于《酉阳杂俎》、《东京梦华录》、《武林旧事》等书,大多数是常见的故事。此书本来名为《馔史》

  • 孟子疏证

    二十二卷。清迮鹤寿(1773-?)撰。鹤寿字兰宫,江苏吴江(今江苏吴江)人。著有《齐诗翼氏学》、《帝王世纪地名衍》。是书有《正经界》六卷,《班爵禄》十六卷。《正经界》有凡例七则。分夏九州经界、夏九州分

  • 桂阳石洞记

    一卷。清彭而述撰。彭而述,字禹峰,南阳人。明崇祯间进士,任阳曲知县。清代官至云南布政使、贵州巡抚。所作诗文,皆雄奇峭拔,著有《读史亭诗文集》。康熙初年,任上湖南道、湖南提学等职,是记为此两任之间游记。

  • 辽史

    一百一十六卷。元脱脱(详见前条)等撰修。元顺帝至正三年(1343),诏修辽、金、宋三史,脱脱为总裁。《辽史》由脱脱领衔编修,具体由廉惠山海牙、王沂、徐昺、陈绎曾四人分撰。至正三年四月开始撰写,次年三月

  • 金华征献略

    二十卷。清王崇炳撰。王崇炳字虎文,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曾辑录郡人著述作《金华文略》。又著有《横山记》、《禹山记》等。《金华征献录》记述金华先贤,包括原籍金华而游寓他乡,或外地来金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