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义证

礼记义证

一卷。后魏刘芳(详见《毛诗笺诗义证》条)辑。清马国翰撰。马辑本只六条,有得有失。其有,“云卜赴也,赴来者之心”。此为得也。赴从卜声。《诗·大田》“秉畀炎火”,《释文》“秉”,“《韩诗》作卜,卜报也”。《丧服小记》“报葬者报虞”,郑注“报读为‘赴疾’之赴”。卜、报、赴一声之转。今训卜为赴者,盖亦读如赴疾之赴,视“报”义为精。《白虎通·蓍龟篇》“卜赴也,爆见兆也”。知其说远有所本矣。又云“通其率以十一为正,谓野九夫之田而税一,国中十一夫之田而税一”。此为失也。《孟子》九一是九中税一,则十一当是十中税一,非十一而税一。《孟子》言“贡”、“助”、“辙”十一。以为九一与十一相差甚少,也可谓十一,则必贡助通都为十一;然而殷不包括贡法,将如何也为十一,其义难圆通。《小雅·甫田疏》云:“助者九夫而税一夫之田,贡者什一而贡一夫之谷,通之二十夫而税一”,不免沿其此误。又云“周之小学为辟,在郊”。此又失也。《王制》云,“大学在郊,天子曰辟,诸侯曰宫”。这“辟”为“大学”之定名,怎能附于小学呢?《灵台疏》:“《王制》以殷之辟与《大学》为一,因而说之,不必常以大学为辟,小学亦可。”是从其错讹。又“路下之燕寝,故有房”。此又失也。《斯干》“筑室百堵”,《郑笺》谓“筑燕寝也。天子之寝有左右房,宗庙及路寝,制如明堂”。此据下“西南其户”句,故以燕寝立文,认为路寝有左右房。观《书·顾命》、《诗·王风》及《礼·丧大记)自见。凡《礼》经所言,多是正寝。郑注每以“东房西室”为说,殆不足信。“阖门左扉”,郑注明曰“路寝门”,今以为“燕寝”,颇觉似是而非。《斯干》疏云:“天子路寝,既如明堂”。认为自然燕寝之制当如诸侯路寝,故知有左右房,与《玉藻疏》同,则也终为旧说所囿。又云“玄绡衣为玄端”,此又失也。《玉藻》云“以帛裹布,非礼也。凡玄端朝服皆用布,若以绡衣裼,便是以帛裹布。”《记》意断不应如此。黄以周《衣服通故》“以狐袭豹裒为士服,不关天子诸侯”,其见最高。《孔疏》引皇侃云:“玄衣,玄端也。畿内诸侯朝服用缁衣,畿外用玄衣”。此狐青又是畿外诸侯朝服之裘,重纰谬,应为《孔疏》所斥也。又云“六冕之裘皆黑羔裘”,此其得也。《司服》“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,祀五帝亦如之,享先王则衮冕”等等。大裘为冬至祀天之服,其时必裘,春秋四时祭中值冬日亦必裘,祀五帝中祈谷一祭亦可裘。所以经文承上统言,为四时无皆裘之理,人所易晓。孙贻让《周礼正义》一再驳刘氏此说,恐为人所笑。《召南》疏云:“二刘等以《司服》云‘服大裘而冕’,以下冕不复言裘;《司裘》云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’,亦不别言衮冕以下之裘。说明六冕与爵弁同用大裘之羔裘。“二刘”即刘焯、刘炫、焯炫常并称之。其书之得失,庶几可知也。《王制》“公田藉而不税”疏:引刘氏及皇氏云“夏时民多,家得五十亩而贡五亩。殷时民稍稀,家得七十亩而助七亩。周时其家至稀,家得百亩而彻十亩,故云其实皆什一。”此当以《义证》申说《郑注》引《孟子》语,而马氏失采。但此说颇误,《井田通故》已议之。又马辑他种往往有附载。今考《魏书》及《北史本传》,并载芳与王肃《问答》,极言“男子有笄,冠尊,故夺其笄。”此说甚精当。亦与《礼记》相涉,于是附记录之。此书有玉函山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东蚕桑谱

    二卷。清陈启源(约1825-约1905)撰。陈启源,字芷馨,南海(今广东南海县)人。曾游历南洋各地经商,回国后创办中国首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-—继昌隆缫丝厂。《广东蚕桑谱》主要介绍广东一带的养蚕

  • 望炊楼丛书

    七种,十二卷。清谢家福编。谢家福字绥之,江苏吴县人。原名未署编者姓名,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,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。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,如元陆友仁《吴中旧事》一卷、元高德基《平江记事》一卷,均

  • 天文图说

    四卷。英国柯雅各撰,美国摩嘉力,清薛承恩译。柯雅各、摩嘉力、薛承恩三人生平籍里均不详,只是书前冠之“光绪壬午译人撰序”,题“俾人知天空诸曜如许众多,如许广大、如许荣耀。因识造物主之全智大能。于是小心翼

  • 真志堂诗集

    五卷。清仝轨撰。仝轨字本同,清郏(今河南郏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举人。天资聪颖,学识渊博,对诗文功力尤深。晚年精研洛闽之学,从学者日增,称谓平山先生。著有《真志堂诗集》。此集凡五卷,卷一为五言古诗八

  • 武昌县志

    ①八卷,清熊登修,孟振祖纂。熊登,字仲升,号定涛,江西南昌人,贡生,官武昌知县。武昌附近省治,民俗物产,甲于他邑,而宋、元以前图志,已不可考。明永乐以后,张琦、李荣等先后纂述,代有作者,但或沿革于习闻

  • 唐宋八大家法书

    十二卷。清姚学经辑。八者是:唐虞世南、褚遂良、颜真卿,柳公权。宋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。帖中大小真行具备,兼有历代名人题跋。看上去似乎很精雅。其实,名为八家,实则一家也无。虞世南本来传书甚少,《庙堂

  • 博济方

    五卷。宋王衮(生卒年不详)编。王衮,北宋时山西太原人,曾为钱塘酒官。曾随父亲赴任滑台道,其父病,遇庸医妄投汤药,病不愈;其母又多病有年。王衮因而发愤学医,经二十余载,博采方论七千余首,从中精选五百余首

  • 楚漕江程

    十六卷。清董恂撰。董恂(?-1892)原名醇,字蕴卿。江苏甘泉(今江都)人。道光进士。咸丰十年(1861)授户部右侍郎。次年兼署兵部左侍郎、三口通商大臣。同治四年(1865)任会典馆总裁、户部右侍郎,

  •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

    十四卷。清田潜撰。潜原名吴炤,字伏侯,湖北江陵人。光绪辛丑(1901年)举人,江苏候补道,历充留日学生监督。尚著《二徐说文笺异》。是编首为田氏自序。正文录《慧琳音义》及《希麟音义》所引《说文》,笺其与

  • 历代画家姓氏韵编

    七卷。清顾仲清撰。顾仲清字咸三,号松壑。嘉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工画而尤长于画蝶,有咏蝶诗三百首。此书卷首为帝王藩封之善画者。末为释、道、闺秀、外国。其中取画家姓氏依韵编排,以便寻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