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笥山房文集

石笥山房文集

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诗集》十一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《补遗》二卷。《续补遗》二卷。《年谱》一卷。清胡天游(1696-1758)撰。胡天游,字稚威,一字云持,一名騤,曾改姓方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雍正七年(1729)副榜贡生。乾隆元年(1736)入都应博学鸿词试,丁忧不赴,次年补考,以病罢试。又次年中顺夫副榜,考授州同衔,但迄未选官。十余年后,应举经学,又为忌者中伤而废。终生落拓,最后客死太原。胡天游工诗歌,兼工古文,尤擅骈文。一生贫困,抑郁不平。其五言古诗《烈女李三行》,可与汉乐府《孔雀东南飞》媲美。其诗歌大抵取径于韩愈、孟效,雄奇拗涩。如古诗《龙钟》、《槐柏》、《将登华岳》乃近体诗《晓行》等,皆为佳作。金天翮《答樊山老人论诗书》曾曰“天游傲诞,洞精骇瞩。”风格与诗风相近,互为烘托,相得益彰。齐召南序曰:“言诗文工且敏,磊落擅奇气,下笔惊人,骄挺纵横,不屑蹈常袭故,雄声瑰伟,足与古作者角力,必首推山阴胡子稚威”。本书先后有清嘉庆、道光、咸丰等几种刻本,均为后人所编。各版本内容递相增益,以咸丰二年(1852)重刊本最为完备。该本收文集六卷,有赋、拟表、拟奏、拟颂、序、记、启、书、碑碣、铭、杂著、祭文、哀辞、墓志铭、传附等一百余篇;补遗一卷,有论、记、铭、序、书、传等十余篇;《诗集》十二卷,有五古、七古、五律、七律、五言排律、五绝、七绝、杂体诗等九百余首,卷十二为词,有六十余首;《补遗》为上、下二卷,有一百余首;《续补遗》为上、下二卷,有三百余首。集中《文集》、《诗集》卷次各为起讫,卷首均有总目。诗歌都分体排次,共一千四百二十首。卷首有新旧各本诸家题序及所撰胡天游《哀辞》、《传》、《年谱纪略》及小像等,卷末俱有跋语。本书为清咸丰二年(1852)重刻本。后在民国间有铅字翻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秘阁帖

    十卷。卷首有“秘阁帖”,卷末题有“宣和二年三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”等字样,且年月之上盖有“御书”之印。其正文十卷中,前四卷分别为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书,第五卷为晋朝诸王氏书迹,第六卷为羊欣、索靖、谢庄、

  • 海叟集

    四卷。《集外诗》一卷。明袁凯撰。袁凯,字景文,号海叟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生卒年不详。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,因事为太祖所恶,伪作疯癫,以病免归。少时以《白燕》诗得名,人称袁白燕。其诗学杜甫,重在

  • 灵鹣阁丛书

    五十七种,九十三卷。清江标(1860-1899)编。江标字建霞,号萱圃,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官湖南学政。江标在湖南督学期间,提倡新法,戊戌政变后被革职,几年后去世。《灵鹣阁丛书》是江标

  • 考工记车制图解

    二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一字伯梁,号芸台,又号雷塘庵主。仪征(今江苏仪征)人,乾隆进士,历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。著有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》、《学海堂经解》、《

  • 缺斋遗稿

    三卷。清傅维森(1964-1902)撰。傅维森,字尹宝,号志丹。原藉直隶南宫(今河北南宫市),先世游幕来粤,因家居番禺(今属广东),遂为番禺人。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。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。光绪二十一年

  • 历朝名媛诗词

    十二卷。清陆编。陆,字梅垞,吴门(今属江苏)人,生卒年不详。陆因感于历史上名媛之诗词不少,而选学与录之者甚少,于是自选上自汉代下迄辽元名媛所作,“汰其六七,存其二三”共录诗六百三十一首,词六十七首。其

  • 续礼记集说

    一百卷。清杭世骏(1697——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堇甫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清经、史学家。举雍正乡试,乾隆元年(1736),召试博学鸿词,授编修,纂《三礼义疏》。改御史,条上四事忤旨,下

  • 伤寒舌鉴

    一卷 清张登(生卒年不详)撰。诊法著作。张登字诞先,江苏吴江人。张倬之兄。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,对伤寒颇有研究,著有专书。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《伤寒缵论》、《伤寒绪论》。对其父的学术思想

  • 六书音均(韵)表

    五卷。清段玉裁撰。段氏生平著述,见“说文解字注”。是书附于《说文解字注》。卷首有乾隆丁酉(1777年)戴震等序及段氏自序。包括《今韵古分十七部表》、《古十七部谐声表》、《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》、《诗经韵

  • 语助

    《助语辞》之别称,详见“助语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