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玉堂丛语

玉堂丛语

八卷五十四门。明焦竑(1540-1620)撰。焦竑字弱侯,号漪园,又号澹园,晚年自号澹园老人。山东日照(一作江宁——今江苏南京市)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)以进士第一人官翰林修撰。性疏直,遇时事有不可者,就形之言论。政府恶之,因忤权贵谪官福宁州同知,复因事落职,就回到家乡,闭户不出,终身致力于学术事业,活到八十多岁,为明代有名的学者。焦竑与王世贞并称,是李贽的最好的朋友。焦竑博极群书,善为古文,典正训雅,卓然名家,著有《澹园集》、《焦氏类林》、《老子翼》、《庄子翼》和本书。《玉堂丛语》以《焦氏类林》的区分原则来分类,书前有顾起元、郭一鄂和他自己的序。是书仿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体例,专记明代词林掌故、前言往行,自行谊、文学,至惑溺、仇隙,凡分为五十四类,体制简净,实较何良俊《何氏语林》,梁维枢的《玉剑尊闻》等书为善。且征引赅博,皆注出处,多有未见之书,明代稗黍史资,赖以流传。书中所记如叶淇盐法,纳粟实边开中的制度,周忱在户部尚书任内为了备荒设立济农仓积米囤谷的方法,外戚勋贵庄田增租害民、杨士奇之纵子横暴乡里,以及其他官僚地主之骄奢生活,皆有助于研究明代史事的参考。此书既以翰院词林为主,因之对于明代官修的著述,文臣的事迹,记述的则极为详细,而且较有系统,如对《永乐大典》几个文臣事迹的记述。本书并记载明洪武时命翰林编修马沙亦里哈麻译《天方历书》,又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编类《华夷译语》,“以华言译其语,凡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物类、服食、器用靡不具载。复令‘元秘史’参考,以切其字,谐其声音。既成诏刊布,自是使臣往来朔漠,皆能得其情”这些事实,于研究《永乐大典》的编纂经过和中外交通的史迹,都很有价值。至于所记词林掌故,文人逸事,反不如有关于文化史迹的资料为可贵。《玉堂丛语》搜集非常广泛,顾起元序云:“《玉堂丛语》若干卷,太史澹园先生以期复笥所贮,词林往哲之行实,仿临川《世说》而起之者也。其官、则自阁部元僚而下逮于侍吕应奉之冗徒;其人,则自鼎甲馆选而旁及于征辟荐举之遗贤;其事,则自德行、政事、文学、言语而微摭于谐诸排抵之卮言;其书,则自金匮、石室、典册、高文而博采于稗官野史之余论,义例精而权量审,闻见博而取舍严。”宛然成为馆阁中人员的一小史书。有万历四十六年戊午曼山馆刻本。上海古籍书店据原版复制,每部八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知录

    三十二卷。清顾炎武撰。顾炎武(1613-1682)初名绛,字宁人,后改名炎武,自称蒋山佣,号亭林,学者称亭林先生。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少年时参加“复社”反宦官权贵的斗争。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斗争。失

  • 金楼子

    六卷。南朝时梁萧绎(508-554)撰。萧绎字世诚,小自七符,自号金楼子,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市西北)人,梁武帝第七子。天监十三年(514)封湘东王,历任会稽太守、侍中、江州刺史、荆州刺史。侯景之乱中,

  • 金华诗粹

    十二卷。明阮元声编。阮元声,字号籍里与生平始末不详。著有《南诏野史》。是书辑自梁迄明婺人所作诗二百五十四家。自乐府迄六言,皆以体分,每篇后间附评语。搜辑颇富,略远评近为其特点之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。

  • 词海遗珠

    四卷。明劳堪(约1571前后在世)编。劳堪字道亭,号庐岳。江西德化(今九江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进士,官至副都御史。此书杂收金石文字以及诗词杂文;不分体制,亦不叙时代;对原文又多有删节,似仅供

  • 汇书

    六卷。清王凤九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凤九,字而轩,莆田(今福建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举人。知涉县,捐筑水堤。抗上,辞官而归。家居著书三十年,晚年尤多发明。本集仿笠泽丛书之例,故名曰汇书。集中

  • 两汉蒙求

    十一卷。宋刘班(生卒年不详)刘班字希范,吴兴(今属浙江)人。官至同知三省枢密院事。本书模仿李翰《蒙求记》的体例。收取两汉的事,以韵语编之。以便乡塾之诵习,而于史学无所发明。

  • 汤文端公自订年谱

    又名《雪泥鸿爪》。一卷。清汤金钊(1772-1856)自撰。金钊字敦甫,浙江萧山人,嘉庆四年(1799年)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、署翰林院掌院学士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因事降四级调用,补光禄寺少卿,

  • 天壤阁丛书

    二十种,四十九卷,增刊六种十一卷。清王懿荣(1845-1900)编。王懿荣字正孺,又字廉生,山东福山人。光绪年间进士,任国子监祭酒兼练兵大臣,卒谥文敏。博学能文,喜好金石训诂之学。丛书所收著作,多为王

  • 里语征实

    三卷。清唐训方撰。辑录湖南常宁一带清咸丰、同治年间的方俗语词,凡一千一百三十五条(其中有续篇三十五条),逐条考辨词语来源,训释意义,说明用法。征引颇为博赡。湖南岳麓书社1986年刊印是书点校本,对原书

  • 痘疹全书博爱心鉴

    见《痘疹博爱心鉴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