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海珠小志

海珠小志

五卷。清李撰。李,李昴英之十二世孙。广州府城西北,粤江中有海珠石轮居水上。宽数十丈。潮汐经焉。其圆秀若巨珠。宋宝祐四年,郡人端明殿学士佥枢密院事李昴英,施财创寺于其上,奉佛安僧。请额为海珠慈度寺。额以南汉慈度旧名,盖二十八寺之一也。其后乃建文溪祠堂,俎豆昴英。文溪乃昴英字也。李为昴英之十二世孙,缅怀先祖,因撰是书。《海珠小志》原刻本,共五卷。其谓海珠于粤,久有盛名。时人常叹佳于山者,不得之水。佳于水者,不得之山。山水佳者,不能得之城郭之近。而斯寺兼焉。石生江心,四面环汇皆水。林木森蔚,殿宇布列,虽潮汐巨浸,不能没。慈篇于海珠景色,所叙甚详。古迹源由,亦有阐述。然其核心,仍是表彰先祖先德,与一般山川志者有异。

五卷。明李韡撰。李韡,番禹(今属广东)人,生卒不详。万历(1573~1619)中官至武定府知府,是宋代龙图阁待制、吏部侍郎李昴英的后代。在广州城外的珠江之中有一块大石,叫海珠石,当初李昴英常在此地读书,后又捐资在该处建立慈度寺,后人亦因即寺祠之,至明万历年间,李韡乃考寻古迹,编成《海珠小志》,也为纪念祖先,显扬祖德而作。至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李韡后人李文焰又重加校刻,于其中增入李韡之后一些人的诗文,并析为五卷,前一卷为图像、诸记、行实、祭文,后四卷皆为游览、谒祠者所作诗词。《四库全书》采两谁马裕家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舆考

    十卷。明张天复纂。张天复,字复亨,号内山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明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官云南副使。嘉靖十七年(1588),时张天复、柳文已有名于诸生间,应知县邀聘,同纂《山阴县志》。仕途后纂

  •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

    十七卷。明张五典(?-1625)撰。张五典,字和衷,号海虹,山西沁水人。万历年间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。著有《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》。是集凡十七卷。包括疏十篇,议四篇,论一篇,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,启三十一篇

  • 益阳县志

    二十五卷首一卷,清姚念杨等修,赵裴哲纂。姚念杨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曾任益阳县知县。赵裴哲,益阳县人,候选教谕。《益阳县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,共二十五卷首一卷,分为十二门。一,舆地志,为目七

  • 周易去疑

    十一卷。明舒宏谔撰。宏谔字士一,安徽旌德人。老于授徒。故抄撮讲章,整理成书,以便用于授课。其举列有五,曰演脉、曰阐旨、曰互参、曰摹象、曰注字。初梓于池氏。后来版本毁于火,蒋时机又重新制作刊本,对体例加

  • 拙存堂经质

    二卷。明冒起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起宗字宗起,如皋(今江苏如皋)人。崇祯元年进士,曾在河南镇压农民起义,官至湖广布政使参议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拙存堂史括》。此书共九十六篇,分二卷,分条考辨《书》、《诗》

  • 魏郑公谏录

    五卷。唐王方庆(?-702)撰。王方庆名綝,以字行。咸阳(今属陕西)人。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,终于太子左庶子,封石泉公,谥号贞。平生著述颇丰,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南宫故事》、《尚书考功簿》、《谏林》

  • 易说辨正

    四卷。清程廷祚撰。程廷祚详《大易择言》条。此书为程氏中年所作,作于《大易择言》、《易通》二书之前。后来多附入后两本书中,但也有采取未尽的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味古斋恽帖

    二卷。清陈墫(生卒年不详)集,陈贯霄勒石,赠与曹载奎。陈墫,字仲尊,又字古衡,号苇汀,别署白堤花隐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曹载奎,字秋舫,其生平见《怀米山房吉金图》。陈墫工于书画,且鉴择精审,故将自藏

  • 六书指南

    二卷。明李登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登字士龙,号如真生,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,官新野县丞。是书成于万历壬辰(1592年),用千字文体,以四字为句,辨俗传讹体之字,供教诲童蒙之用。然而俗字很多,搜罗不备,又

  • 西泠怀古集

    十卷。清陈文述(1777-1843)撰。作者生平见《西泠闺咏》。他晚年悟道,遁入空门,西湖所以名甲天下者,不独以水秀山明,更因名人遗踪甚盛。自帝尧时之许由,西汉之东方朔,唐之白乐天,宋之苏东坡,郭祥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