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泰州志

泰州志

三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王有庆、刘铃等修,梁桂等纂。王有庆,天津人,道光四年任泰州知州,六年复任。刘铃,安徽怀宁人,道光七年任泰州知州。梁桂,江苏江浦县人,廪贡生,嘉庆二十三年(1818)任泰州学政,道光元年复任。道光四年(1824),王有庆知泰州事始设公局,延邑中宿学纂修此志,不数月,奉委北行监收海运。次年,陈道坦继任知州继修,又以母忧去任回籍。刘铃摄州后克终其事,凡越三年乃成。卷前有序、凡例、职名。卷首为泰州四境图、城池图和水利图;卷一建置沿革(星野附、祥异附);卷二疆域(乡都附、庄镇附);卷三山川;卷四河渠;卷五风俗、物产;卷六城池(街市坊巷附);卷七公署(义局附);卷八学校(书院附、义学附);卷九赋役(蠲赈附、前明马政附);卷十军政(驿站附);卷十一盐法;卷十二祠祀(坊表附);卷十三至十四秩官表;卷十五至十六选举表(封荫附);卷十七事略;卷十八寺观;卷十九古迹、冢墓;卷二十名宦;卷二十一至二十七人物(儒林、忠节、孝友、仕绩、文苑、笃行、隐逸、艺术、流寓、释道);卷二十八至二十九列女;卷三十至三十三艺文;卷三十四金石;卷三十五杂志;卷三十六旧序。此志续自雍正州志。其体例比雍正州志较为严整,内容也较详明适当。专设金石一目,汇集有关地方文献资料。乾隆三十三年(1768),析泰州属地置东台县,故分县后的东台人物事迹不录。此志纂者虽为署州学正梁桂,而董其事者实为州之富室高銮,州人以此志为高氏立传者多至十二卷人,谓为不公。越三载,任钰等仿毛西河《萧山志刊误》之例,纂辑《泰州新志刊谬》二卷,确有不少纠谬辨误、正讹补遗之处,但惟纠人物各传,专攻高氏,挟私泄忿,恐不尽为是非之公。有清道光七年(1827)刻本、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胡维藩、朱枚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晁氏三先生集

    原为宋代黄汝嘉辑,是晁氏族姓类丛书,原收书四种八卷,有宋晁迥《昭德新编》三卷、晁迥《道院集要》三卷、宋晁冲之《具茨晁先生诗集》一卷、宋晁说之《晁氏客语》一卷。至明代晁进重编。晁进字君石,号春陵,晁氏后

  • 光绪宫中现行则例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也无刻书年月。据书中内容,可推知为光绪初年所编。是书第一卷为训谕,自康熙十八年(1679)至光绪五年(1879),凡有关宫中事务的谕旨多录其中,而以关于宫中妃嫔、太监事为多。第二卷

  • 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

    四卷。清时庸劢撰。时庸劢,生卒年不详,字吉臣,单父(今山东单县)人。庸劢潜心声韵学,折衷清王念孙、段玉裁、严可均、姚文田、孔广森、苗夔、朱骏声、张惠言诸家学说,分古韵二十部。推崇戴震、孔广森阴阳对转说

  • 含元子

    见《含玄子》。

  • 二六功课

    ①一卷。旧本题明石室道人(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)撰。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。据《四库提要》著录称“自辰至卯凡十二节”,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。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。其大要言道家

  • 夜行烛

    明曹端(见《太极图说述解》)撰。端为明初著名理学家,而其父崇事佛老,端因采经传格言切于日用者辑为此书,以进其父。书中内容分类编辑,为目十五,大多取浅显易解之语。该书已收入《曹月川先生遗书》,有津河广仁

  • 吾庐遗书

    清陶成(约1723年前在世)撰。陶成字企大。南城(今江西省南城县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本集是陶成子其愫所编,无卷数,皆为所作杂文。其文颇纯正有轨度,其中《象纬

  • 乐山县志

    十六卷首一卷,清龚传黻纂修。龚传黻,曾任乐山县知县。龚氏以名进士由铨曹改官斯土。甫下车,修废举坠,舆论翕然,然其常以县无志为憾。后不久,大府修省志檄各属皆以志往。龚氏遂于公余手纂一编,勤谘博访,不数月

  • 潜夫论笺

    十卷。清汪继培,(见《尸子辑校》)撰。是书为校注《潜夫论》,以元大德刻本为据,其以程荣本及《群书治要》、《太平御览》诸书所改补的。“曰”旧本作“某”,据某本,某书改,旧本脱“某”,据某本某书补,是书以

  • 离骚草木疏

    四卷。宋吴仁杰(生平详见《古周易论》)撰。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(1197),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。自跋称:“以芗草为忠臣,莸草为小人”,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,但亦有所寄托。全书正文四卷,前三卷为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