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殷墟书契后编

殷墟书契后编

二卷。清罗振玉编著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墟书契》条。罗振玉在编著出版《殷墟书契》、《殷墟书契菁华》后,于1915年仲春,又亲自前往安阳小屯进行探访,作实地考察。回日本后,又“发箧尽出所藏骨甲数万,遴选《前编》中文字所未备者复得千余品,手施毡墨”,编辑《殷墟书契后编》一册,于1916年3月影印出版。有自序、分卷页编排,无著录片号。上卷刊甲骨拓本三十二页,下卷刊拓本四十三页,两卷共收录甲骨一千一百零四片。其时代包括第一期至第五期。《后编》所录甲骨文,除罗振玉自藏的甲骨拓片外,实际上还采用了刘铁云和徐积余《随庵》原藏甲骨的拓片,而在罗氏自序中并无交代。《后编》的内容也比较丰富,其中有一些有价值的史料。在罗氏的四种书中,《前编》和《后编》,是研究甲骨文和商史必要的典籍,也是罗氏编著的诸书中贡献最大的两部。该书为《艺术丛编》第一集本,珂罗版影印,线装,分上下二卷。自题《集古遗文第一集》。1970年10月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

    三十卷。清蒋溥等奉敕重编。雍正八年(1730)秋,尝订《乐善堂文钞》十四卷。至乾隆二年(1737),又取《文钞》所载存的部分文章,益以雍正十三年(1735)以前之文续著成《乐善堂文集》,以颁示海内,与

  • 南溪诗话

    二卷。作者不详。此本原出自明三原王恕家。前有王恕子承裕序,称南溪为录诗者之别号,佚其姓名,当为胜国时人。本书所引,已有白珽、刘履诸名,则元末人所作无疑。本书杂抄诸家诗话,而不置议论。仿照宋人阮阅《诗话

  • 补宋书刑法志

    一卷,补食货志,一卷。清郝懿行(1757-1825)撰。郝懿行,字恂九,号兰皋。山东栖霞人。清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嘉庆进士,授户部主事,在官二十五年,补江南司主事。著有《尔雅义疏》、《山海经笺疏》、《竹

  • 春秋说题辞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名《春秋说题》、《春秋纬说题辞》,旧有宋均注,自《七录》以来不见著录,亡佚已久。本书似为《春秋纬》的概论或序言,其中泛论六经的意义和旨要

  • 遂初堂集

    三十九卷。清潘耒(1646-1708)撰。潘耒,字次耕,又字稼堂,又一说号稼堂,晚号止止居士。江苏吴江人,幼孤,天资奇慧,读书数行齐下,受业于同郡徐枋、顾炎武,颇得其传,淹贯群书。工诗文兼长经史,旁及

  • 奉使录

    二卷。明张宁(约1469前后在世)撰。张宁,字靖之,号方洲,海盐(今浙江海盐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景泰五年(1454)进士,官至汀洲知序。著有《读史录》、《奉使录》、《方洲集》。此编系张宁于明天顺四年(

  • 山烟楼草

    二卷。清汤百纯撰。汤白纯(1770-1796),字清芬,又字石华,江苏江阴人,山东钜野县知县汤裕之之女,陈诗观之妻,在世二十七年,清代文学家。精工诗词。此书包括诗集《石华小草》一卷,词集《玉琴余韵》一

  • 枣林杂俎

    明清之际谈迁(1593-1657)撰。谈迁原名以训,字观若;明亡后改名迁,字孺木,浙江海宁县枣林人。明天启元年(1621)撰著《国榷》,清顺治二年(1645)续订崇祯、弘光两朝史事。顺治十年北上居京,

  • 张文贞集

    十二卷。清张玉书(1642-1711)撰。张玉书字素贞。江苏丹徒人。清初古文家。顺治十八年(1661)进士。选庶吉士。官至大学士。谥文贞。著有《张文贞集》。此集前有储大文序,不分卷帙,亦无目录。其善写

  • 满蒙合璧圣谕广训

    二卷。雍正二年(1724)世宗敬承先志,所颁行的《圣谕广训》,有汉本、有满汉合璧,及满汉别行,乃至满蒙汉三合本。前后《四库全书》皆分别著录。此满蒙合璧本,分上下两册,无汉字,系雍正朝殿本。书之格式,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