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枕善居杂说

枕善居杂说

一卷。清王敬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敬之字宽甫,号枕善居士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增贡生,官户部主事。此书为考订经史、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。自谓“闲有所见,未敢自信,聊录备忘,不为次叙,不足次叙也,他日附益,亦杂录此本后,故名之曰杂说”(转引自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)。全书分芷兰、刚卯、头佗寺、中訄、马周、海口诗话依托、乾鹊、梁灏、牢九、苏东坡上清储祥官碑诗、孙君孚、扬州、忘忧、露筋贞女等二十多节。王敬之为王念孙之子,喜词章,又继承家学,精通经史及音韵训诂,所言多有根据。如谓“芝”为“芷”讹等,传其父兄之说;所论马周、梁灏诸节,考订详明;尤其所述高邮人物故迹等,足补史传之缺。有王敬之全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群碧楼书目

    初编九卷,附书衣杂识一卷。清邓邦述编。邓邦述(1868-1939),字孝先,号正暗,又号正暗居士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少时于常熟赵氏岳家读天放楼

  • 来云阁诗稿

    六卷。清金和(1818-1885)撰。金和字弓叔,号亚匏。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。诸生。擅诗,诗多长篇,具有散文化的特点。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。著有《秋蟪吟馆诗钞》。此编分六集。《然灰集》:撰者自

  • 岁寒居答问

    二卷,《附录》一卷。清孙奇逢(见《理学传心纂要》)撰。孙奇逢之学主于明体达用,宗旨出于姚江,而变以笃实,化以和平,兼采程朱之学,以弥补其阙失。意为调合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分歧。此书皆录作者和朋友间的问答

  • 余杭县新志

    八卷。清龚嵘纂修。龚嵘,字岱生,福建闽县(今福州闽侯县)人,康熙十九年(1680)以贡生授余杭知县。在任时浚南渠河,增筑铺坝,修南湖六桥,续修邑志。二十二年(1683),春夏大旱,传染病流行,捐俸设三

  • 读俞氏经说随笔

    十卷。清谢庭兰撰。谢庭兰事迹见《经说丛抄》。是书首有自序,曰:经学在今日,读之不如不读,不读不如没有。这是气愤之语。《俞氏经说》,系总俞樾所著的关于诸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,如《茶香室经说》、《群经义》、

  • 读说文记

    一卷。清许梿(1878-1862)撰。许梿字叔夏,号珊林,海宁(今属浙江)人。道光十三年(1833)进士,官江苏徐州府知府,权粮储道。许氏尝拟纂《说文解字统笺》,未成。此编乃是平日读书写在《说文》原本

  • 书蔡传附释

    一卷。清丁晏撰。乾隆中叶以后,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,对于南宋蔡沈的《书集传》十分冷落,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。此书则对于蔡沈的《书集传》中解释较好者,全部标了出来,比如《舜典》,今文

  • 洛阳牡丹记

    一卷。宋欧阳修(详见《诗本义》)撰。《洛阳牡丹记》分为三篇。花品叙第一,主要记叙牡丹花之产地多处,但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;次论洛阳牡丹第一的原因,一反俗论;后列牡丹名品姚黄以下二十四种。花释名第二,先

  • 一贯问答

    一卷。清陈瑚(1613-1675)撰。瑚字言夏,号确庵,江苏太仓人。著有《圣学入门》、《蔚村解说》、《社学事宜》、《开江筑图书》、《菊窗随笔》、《荒政全书》、《周易传义参》、《讲学全规》、《求道录》、

  • 舜典补亡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(详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《舜典补亡》一书坚信古文《尚书》,不信今本《尧典》与《舜典》之分篇。今传《舜典》前有“曰若稽古帝舜……”28字,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,其作伪甚明。奇龄遂弃之,截取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