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考

春秋考

十六卷。宋叶梦得(详见《春秋传》)撰。叶梦得之治《春秋》,多有攻击三传者,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,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,并非自己所臆测。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,以求合于《春秋》之法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称此书辨定考究,无不精详。《四库提要》亦誉此书“其文辨博纵横,而语有本原,率皆典核”。今观此书,其持论较为平和公允,较少凿空之论。如其云:《春秋》者,古史之凡,而其目则在史”。又云:“《公羊》张三世、藉位以鲁以托王义、黜周为二王后,不足据。”又云“《春秋》虽讳国恶,但不为尊者讳,不为亲者讳,不为贤者讳。”虽不尽正确,但较诸儒之说《春秋》者,则稍胜一筹。叶氏好发新说,如此书《统论》释《春秋》书名云:“春者,阳之中。秋者,阴之中,天道所以生杀万物者;《春秋》赏罚之法,法者天也,岂古之史概以是为名,特鲁能守之不易乎?”此书于宋宁宗开禧年间由其孙叶筠刻于南剑州,元程端学《春秋三传辨疑》多引其说,可知其时尚有传本。明代藏书家皆不著录,可知已佚。今本是《四库全书》编辑者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的,其内容占原书十之八九。现存有宋开禧叶筠刻本、闽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敝帚集

    ① 二卷。明陈益(?-1454)撰。陈益,字启行,自号行素,高安(今江西高安县)人。明永乐间,以五经教授课徒于乡里,无功名仕途经历。学者称行素先生。著有《敝帚集》。此集系弘治十二年(1499)由其子陈

  • 论学篇

    一卷。明孙丕扬(见《格物图》)撰。他著《格物图》后,复撰此书为讲学用。共分为三篇,一曰《格物工夫》,二曰《良知明辨》,三曰《心学始终》。大旨皆申明《格物图》中之意。

  • 秋影楼诗集

    九卷。清汪绎(?-1711年左右)撰。汪绎,字玉轮,号东山,江苏常熟人。康熙年间进士,授修撰。曾于扬州奉命校《全唐诗》。汪绎文词富赡,著有《秋影楼诗集》。该集是其弟子查慎行所刊。集中以近律为多,前有查

  • 关中丛书

    八集,五十四种,二百零八卷。民国宋联奎编。宋联奎,陕西西安人。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,认为东南各省,或一省,或一郡一县都有郡邑丛书,而陕西尚无,于是延请宋联奎主持编纂。是书上自汉唐,下至清代,凡乡贤

  •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

    十四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明高攀龙辑。翻译皆是旧语,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。原本前,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;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,北平朱之弼序。攀龙,字云从,一字存之,号景逸,无锡人,少志程朱

  • 玉虹楼鉴真帖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孔继涑辑。孔继涑摹古书皆重石刻,而此多墨迹,间有石本但不常有者,如《黄庭经》、《兰庭序》、《宝晋斋法帖》等皆是。但苏轼《表忠观碑》乃王安石跋,《汝州谢表》、《与方竹逸画竹记》、黄山谷《洛阳

  • 蜀刻本

    八种,十七卷。佚名编。此丛书不知编者,也不著书名,所收清张琦《战国策释地》二卷,见于《宛邻书屋丛书》;唐罗隐《两司书》二卷,见于《拜经楼丛书》;清邵晋涵《南江札记》四卷,已有刊本流传。唯清王筠所著《毛

  • 疮疡经验全书

    十三卷。旧本题宋窦汉卿(1186-1280)撰。又名《窦氏外科全书》。实为其裔孙窦梦麟辑自明代以前诸书并增经验方的托名之作。原书约成于明隆庆三年(1569)。后为清洪瞻岩所获,复参考其他刊本,与陈友恭

  • 读易随笔

    三卷。清吴大廷著。吴大廷字桐云,沅陵人。咸丰举人,官至台湾兵备道。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,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,但只依卦义入义,记其大旨,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。正如作者所说,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,阐

  • 春秋图表

    一卷。清廖平(详见《四益易说》)撰。作者认为周公为古学,孔子为今学;《周礼》为古学,《王制》为今学。《王制》是改制之书,为《春秋》的别传;《春秋》本为改制而作,不与古礼合;《王制》为今文之祖。于是作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