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

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

三十六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号芸台,清江苏仪征人。乾隆时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历官浙江、江西、河南巡抚,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等职,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。平生提倡学术,治汉学,曾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,于广州创立学海堂。又罗致学者编书刊印,主编《经籍纂诂》,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,汇刻《皇清经解》等。好经籍训诂,著作有《畴人传》、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》、《性命古训》、《考工记车制图解》等,收入《研经室集》。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时,对各经注疏广罗异本,进行校勘,《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》即其中的一种。他将有异文之处摘录出来,下面附以各本的不同文字,有时指出其正误。《校勘记》前有阮元序,序后罗列引用书目,有唐石经春秋》及宋刻残本、南宋相台岳氏本、宋刻小字本、宋纂图本、日本足利本《春秋经传集解》,宋本《春秋左传正义》,递修本附音释《春秋左传注疏》,明阁本、明监本及重修监本、明常熟毛氏汲古阁刊本《春秋左传注疏》。该校勘记对于研究《左传》注疏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。阮元将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合为二百四十八卷,收入所刻《皇清经解》中,《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》(又名《春秋左传校勘记》,附《释文校勘记》六卷)也包括在内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苏州官书坊又将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汇刻成《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》。阮元汇刻《十三经注疏》,将《校勘记》附在各卷之后。民国时世界书局又据阮本缩印,保存原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中华书局多次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城集

    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明张吉(1451-1518)撰。张吉字克修,号翼斋,亦号默庵,晚号古城,江西余干人。成化十七年(1481)进士,官至贵州左布政使。著有《古城集》。此集为清康熙三十年(1691)杨枪

  • 越谚

    三卷。附《越谚剩语》二卷,清范寅撰。寅字啸风,别号扁舟子,浙江会稽(今绍兴市)人。卷首为光绪四年(1878年)范氏自序,次为凡例总目。卷分上中下。上卷为语言,内分述古、警世、引用、格致、借喻、古验、谣

  • 平阳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明朱东光修,侯一元纂。朱东光字少龙,浦城人,进士,隆庆三年(1569)任平阳县知县。此志为隆庆五年(1571)修,抄本。未分卷册,有目录,目次为图、星野、疆域、山川、建置、沿革、城池、公署、学

  • 志道集

    一卷。宋顾禧(约1131年前后在世)撰。顾禧字景繁,自号痴绝叟,吴郡(今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居于光福山,闭户诵读,不求仕进。后筑室邳村,称之为漫庄。曾与吴兴施宿注苏轼诗。著有《志道集》。是集为顾禧殁

  • 校字录

    共十三卷《校字录》十二卷,《补遗》一卷。清玉麟(1766-1833)等撰。玉麟,满族,姓哈达伯喇氏,字子振,一字厚斋,号研农。乾隆进士,官兵部尚书,伊黎将军。是书为《字典考证》的别本,玉麟为校正《康熙

  • 西田语略

    二十三卷,《续集》二十九卷。明樊深(生卒年不详)撰。樊深字希渊,号西田,大同(今属山西)人。嘉靖进士。由苏州府推官选户科给事中,累官通政使。因上疏呈御寇七事,诋仇鸾养寇要功,被斥为民。穆宗初复官,迁刑

  • 粤草

    十卷。《蜀草》七卷。明郭子章(约1585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)撰。子章,字相奎,号青螺,又自号衣生。江西泰和人。隆庆五年(1571)进士,历官广东潮州知府等。因平扬应在叛有功,官进太子少保、兵部尚书。

  • 司牧宝鉴

    一卷。清李容撰。李容(1627-1705),《国朝先正事略》本传作李,字中孚,号二曲,一号惭夫,又自署二曲土室病夫,学者称二曲先生,陕西周至人。少孤家贫,苦读经史子集,旁及佛、道经藏、稗官小说、九流百

  • 和靖集

    八卷。宋尹焞(1061-1132)撰。尹焞字彦明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尹源之孙,少从程颐学。曾应试举人,发策有“诛元祐诸臣议”,焞不对而出,终身不就举。靖康初(1126),因仲师道荐,召至,又恳辞还

  • 居易录

    三十四卷。清王士祯(详见《古欢录》)撰。本书是士祯康熙二十八年(1689)官左副都御史,至四十年(1701)官刑部尚书十三年间所记。士祯自序称“居易”,“取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之意”,后又说“认居易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