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明堂考

明堂考

三卷。清孙冯翼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冯翼,字凤埔,奉天承德县(今辽宁沈阳市)人。贵州巡抚孙日秉之子,以二品恩荫,援例为候选道。是书末题“嘉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,承德孙冯翼凤卿氏校于白门中丞第之郑学斋”,知是书成于1802年。是书无序跋,惟上卷《古合宫遗制考》下略言:“蒙为此学,五年于兹,不敢自信,质之毕文学以田,乃成斯帙。说则会通诸经,制则稽合象数,左图右书,通夫地人以明其说,庶几不坠先正典型。后世之议明堂,不按经典或彼此相訾,事袁准、颜师古纰缪尤甚;汉儒之后,惟魏李谧、贾师伯、隋宇文恺及宋紫阳朱氏,尚知明堂室之制,而度数未详。后生与于斯文,盖不能无述”云云,此即叙述撰是书之大旨。中卷为《明堂遗制考》,下卷为《明堂图》。是书搜采广博,辨说也颇详晰。然以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证之,似尚有未合者,如是书谓明堂盖行礼之堂,礼毕则虚其位,故宗祀则曰清庙,斋宿则曰路寝,教士则曰大学,养老则曰庠,始自东则曰东序,习射则曰泽宫,大飨献馘诸大礼,皆于此宫;又谓卢植、颖子容、高诱之说,附会路寝太庙,概以为明堂,说殊牵强。今考《盛德记》及《韩诗郑驳异义》,已纠其非;又据《大戴记·盛德》卢辨注、《南齐书·礼志》五俭议、《隋书》牛弘议、灵灵疏袁准正论言,明堂者大朝诸侯之处,宗庙享鬼神之宫,辟雍为大射之处,太学为众学之居,清庙为训俭之室,各有专用。贾思伯云“周礼营国,左祖右社,明堂在国之阳则非天子太庙”,孙诒让断言“明堂之辟雍与大学之辟雍绝异,若路寝宗庙在王宫之中,与明堂地远不相涉,形制亦绝不同”。是书亦主在国东南之说,而又主即清庙路寝之说,殊不知太庙路寝岂能距王宫太远,自以孙氏之说为优。是书孙氏《正义》迄未一引,或不甚以是书为然。“议礼如聚讼”,古人早已言之,必欲如是书而合太庙、路寝、明堂为一,则不可通处殊多,斯亦说经者所宜注意也。有嘉庆七年(1802)《问经堂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纂注

    四十六卷。元王天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天与字立大。江西省吉安人。元代经学家。天与初习举子业,后乃专心著书。大德二年(1298)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。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。其学宗主朱熹。此书汇总自伪孔传

  • 春秋皇纲论

    五卷。王晳(生卒不详)撰。王晳生平不详,自称为太原(今属山西)人,主要活动在宋真宗、宋仁宗两朝,官至翰林学士。除此书外,王氏还著有《春秋通》、《春秋异义》、《春秋明例隐括图》,皆佚。此书属通论性质。分

  • 夏小正注

    ①四卷。清李聿求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聿求,字五峰,浙江海盐(今浙江海盐)人。诸生,布衣终身,著《后汉书儒林传补》、《桑志》及是书行于世。是书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卷,按月书写,先经后传,又次为注;逐节连写

  • 小学纂注

    六卷。清高愈(详见《高注周礼》)撰。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,后附《总论》及《朱子年谱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有该书存目。

  • 传经堂丛书

    十三种,九十三卷。清洪颐煊(详见《管子义疏》)撰辑。该丛除收洪颐煊撰辑著作,还有其父子兄弟等人如洪枰、洪震煊、洪坤煊著作四种。十三种为《礼记宫室答问》三卷、《孔子三朝记》七卷目录一卷、《夏小正疏义》四

  • 舆地沿革表

    四十卷。清杨丕复撰。杨丕复,字愚斋,武陵(今湖南常德)人,曾官石门训导,所著别有《仪理经义通解》、《春秋经传合编》诸书。服膺宋儒,耽精著录。著者博览古籍,摘录舆地沿革资料,按历史时代编写,约清道光年间

  • 春秋合题著说

    三卷。元杨维祯(1296-1370)撰。维祯字廉夫,号铁崖,晚号东维子,山阴(今浙江山阴)人。元末文学家。泰定四年进士,授天台县尹。后任江西儒学提举,避兵未上,浪迹浙西山水间。明初召诸儒考礼乐,于洪武

  • 司勋文集

    八卷。明罗虞臣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虞臣,字熙载,广东顺德人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。官至吏部稽勋司主事。罗虞臣初任刑部主事,提牢时宽假张延龄,为大猾刘东山所讦。下狱拷掠,斥为民。既归庐山中,读书纂述

  • 日本考

    五卷。李言恭、郝杰编撰。李言恭,字惟寅,号青莲居士。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,盱眙人。万历三年袭爵临淮侯,守备南京。郝杰(1530-1600),字彦辅,号少泉。蔚州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进士。授行人,

  • 岭南遗书

    六集,五十九种,三百四十三卷。清伍崇曜编,谭莹校辑。二人生平详见《奥雅堂丛书》。是编所收,皆岭南先贤著述,分六集,总五十九种,计汉代二种,晋代一种,唐代一种,宋代三种,明代十七种,清代三十五种。其中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