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方圆阐幽

方圆阐幽

一卷。清李善兰(1811-1882)撰。李善兰字壬叔,号秋纫,浙江海宁人。他自幼聪颖好算,十岁读《九章》,无师自通,以后又学《几何原本》前六卷、《测圆海镜》和戴震的《勾股割圆记》,颇有所得,他说:“善兰自束发学算,三十后所学渐深。”(《天算或问》卷一)三十五岁去嘉兴,与浙江学者顾观光、汪曰桢等交往甚多,切磋算学,并有著述。四十一岁到上海与伟烈亚力合作翻译西文数学书,八年间译成八种八十余卷。1860年任苏州徐有壬幕宾,1863年去安庆留任曾国藩军中多年,1868年到北京同文馆任算学总教习,官至郎中,但他专注教学,潜心思考,颇多建树,他在尖锥术、垛积术、数根术方面独步中算成一家之言;还兼收并蓄,于微积分、数论、组合数学诸领域颇有创见。先后著有《四元解》二卷(1845)、《方圆阐幽》一卷(1845)、《弧矢启秘》二卷(1845)、《对数探源》二卷(1845)、《麟德术解》三卷(1848)、《椭圆正术解》二卷、《椭圆新术》一卷、《椭圆拾遗》三卷、《火器真诀》一卷(1858)、《垛积比类》四卷、《尖锥变法解》一卷、《级数回求》一卷、《天算或问》一卷。以上十三种由曾国藩捐金三百于1867年刻成《则古昔斋算学》。他还著《九容图表》、《考数根法》三卷(1872)。译著有《几何原本》后九卷(1858)、《代微积拾级》十八卷(1859)、《代数学》十三卷(1859)、《圆锥曲线说》三卷(1866)、《奈端数理》(未译完),另有《谈天》、《重学》、《植物学》等。《方圆阐幽》是李善兰关于幂级数的研究成果之一,阐述了尖锥求积术,并以圆积为例说明尖锥术之应用。该书给出了十条“当知”作为尖锥术的基本原理:前三条讲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,是关于无限小几何元素的基本假设,如“点者体之小而微者也,线者体之长而细者也,面者体之阔而薄者也”(当知第一)“体可变为面,面可变为线”,“为面便可如纸之薄,为线便可如丝之细”。(当知第二)第四条“当知诸乘方皆可变为面,并皆可变为线”。后六条专讲尖锥:第五条“当知平立尖锥之形”,其包括平方正尖锥、平方偏尖锥、正立尖锥与偏立尖锥;第六条“当知诸乘方皆有尖锥”,第七条“当知诸尖锥有积迭之理”,即当x由0变动到h时,所有的xn表示的平面面积积迭成一个尖锥体,当n取不同值便得各乘尖锥体;第八条“当知诸尖锥之算法”,李善兰解释:“以高乘底为实,本乘方数加一为法除之得尖锥积。”相当于定积分的结果。第九条:“当知二乘以上尖锥其所迭之面,皆可变为线”,即axn可以用一直线段表示;第十条“当知诸尖锥既为平面则可并为一尖锥”,即同高的平面尖锥的面积和等于它们合并后的尖锥面积。以上十条为《方圆阐幽》中李善兰尖锥术的基本理论,虽不十分严谨,但他的独具匠心的妙悟已达到了某些积分的结果,具有启蒙之意义。接下来他以“方圆之理,方内函圆,方圆之较”为例说明尖锥术原理之应用:在单位圆外做外切正方形,方内圆外部分构成四个全等的尖锥,他对其中一个尖锥之底反复对分,得到无穷多个尖锥,运用第八条当知求得这一系列尖锥面积,“既得诸积,四因之,以减外大方积,便见大圆真积也”。李善兰在西方微积分传入之前,通过独立探索,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,形成清末中算发展的高峰。《方圆阐幽》版本有:《则古昔斋算学》(1867)本,现藏北京图书馆与苏州图书馆;《续艺海珠尘》本;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论语义疏

    二十卷。清马时芳撰。时芳字诚之,号平泉,又号见吾道人,禹州(今河南禹县)人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副榜。其学以陆王为正宗,尤重于诚意慎独。是书大意为圣人立言之旨乃人涉身处世义理之权衡。《义疏》不守汉

  • 内训

    一卷。明仁孝文皇后(1363-1407)撰。仁孝文皇后姓徐,中山王徐达长女,濠州(今安徽凤阳)人。幼贞静、好读书,称女诸生。洪武九年(1376),册封为燕王妃。燕王朱棣即位,册封为皇后。她采《女宪》、

  • 孝经问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6)撰。毛奇龄事迹详见《仲氏易》条。该书是驳诘朱熹《孝经刊误》与吴澄《孝经定本》二书的。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,共十条,一曰《孝经》非伪书,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,三曰

  • 石田集

    十五卷。元马祖常(1279-1338)撰。祖常字伯庸。先世为汪古部人。居靖州天山。居室名石田山房,因以名集。延祐中复科举,祖常乡贡、会试皆第一,廷试第二。授应奉翰林文字。历官监察御史、礼部尚书、枢密副

  • 吴兴名贤续录

    六卷。明王道隆撰。道隆字客山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生卒仕履不详。该书是一部记地方名贤人物事迹的专著。体例上共分道学,儒行,文艺,动业,宦绩,孝友,节义,流寓,隐逸,名宦十门。其中名宦一门采摭最广,

  • 冬集纪程

    一卷。清周广业撰。周广业著有《孟子四考》,已著录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冬,其以举人北上京畿,赴礼部会试,将路程所经,逐日记之。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,至四十九年(1784)二月十五日,皆有记述。记程诗

  • 真儒一脉

    无卷数。明吴桂森(生卒年不详)编。吴桂森字叔美,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他和顾宪成、高攀龙讲学于东林书院。著有《书经说》、《曲礼说》、《周易象述》、《息斋笔记》等书。此书前列从祀四先生薛瑄、胡居仁、陈献章

  • 新修仁寿县志

    八卷,清马百龄修,魏崧纂。马百龄,陕西咸宁人,曾任仁寿县知县。魏崧,湖南新化人,进士。仁寿县修志之事,始于乾隆五十四年(1789)县令姚令仪,然事未成而姚令离调。又十余年后,县令李太初重议纂修事,于嘉

  • 东西学书录

    三卷。清徐维则撰。徐维则,生平不详。此目成于1899年,蔡元培作序,分类体系基本仿照梁启超的《西学书目表》,计分史志、政治法律、学校、交涉、兵制、农政、矿务、工艺、商务、船政、格致总、算学、重学、军学

  • 三体摭韵

    十二卷。清朱昆田(1652~1699)撰。朱昆田字西畯,浙江秀水人。朱彝尊之子。承其家学,工于诗。著有《笛渔小稿》,附于其父《曝书亭集》之后。此书仿宋阴时夫《韵府群玉》的体例,取前人骚、赋、诗中的新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