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方圆阐幽

方圆阐幽

一卷。清李善兰(1811-1882)撰。李善兰字壬叔,号秋纫,浙江海宁人。他自幼聪颖好算,十岁读《九章》,无师自通,以后又学《几何原本》前六卷、《测圆海镜》和戴震的《勾股割圆记》,颇有所得,他说:“善兰自束发学算,三十后所学渐深。”(《天算或问》卷一)三十五岁去嘉兴,与浙江学者顾观光、汪曰桢等交往甚多,切磋算学,并有著述。四十一岁到上海与伟烈亚力合作翻译西文数学书,八年间译成八种八十余卷。1860年任苏州徐有壬幕宾,1863年去安庆留任曾国藩军中多年,1868年到北京同文馆任算学总教习,官至郎中,但他专注教学,潜心思考,颇多建树,他在尖锥术、垛积术、数根术方面独步中算成一家之言;还兼收并蓄,于微积分、数论、组合数学诸领域颇有创见。先后著有《四元解》二卷(1845)、《方圆阐幽》一卷(1845)、《弧矢启秘》二卷(1845)、《对数探源》二卷(1845)、《麟德术解》三卷(1848)、《椭圆正术解》二卷、《椭圆新术》一卷、《椭圆拾遗》三卷、《火器真诀》一卷(1858)、《垛积比类》四卷、《尖锥变法解》一卷、《级数回求》一卷、《天算或问》一卷。以上十三种由曾国藩捐金三百于1867年刻成《则古昔斋算学》。他还著《九容图表》、《考数根法》三卷(1872)。译著有《几何原本》后九卷(1858)、《代微积拾级》十八卷(1859)、《代数学》十三卷(1859)、《圆锥曲线说》三卷(1866)、《奈端数理》(未译完),另有《谈天》、《重学》、《植物学》等。《方圆阐幽》是李善兰关于幂级数的研究成果之一,阐述了尖锥求积术,并以圆积为例说明尖锥术之应用。该书给出了十条“当知”作为尖锥术的基本原理:前三条讲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,是关于无限小几何元素的基本假设,如“点者体之小而微者也,线者体之长而细者也,面者体之阔而薄者也”(当知第一)“体可变为面,面可变为线”,“为面便可如纸之薄,为线便可如丝之细”。(当知第二)第四条“当知诸乘方皆可变为面,并皆可变为线”。后六条专讲尖锥:第五条“当知平立尖锥之形”,其包括平方正尖锥、平方偏尖锥、正立尖锥与偏立尖锥;第六条“当知诸乘方皆有尖锥”,第七条“当知诸尖锥有积迭之理”,即当x由0变动到h时,所有的xn表示的平面面积积迭成一个尖锥体,当n取不同值便得各乘尖锥体;第八条“当知诸尖锥之算法”,李善兰解释:“以高乘底为实,本乘方数加一为法除之得尖锥积。”相当于定积分的结果。第九条:“当知二乘以上尖锥其所迭之面,皆可变为线”,即axn可以用一直线段表示;第十条“当知诸尖锥既为平面则可并为一尖锥”,即同高的平面尖锥的面积和等于它们合并后的尖锥面积。以上十条为《方圆阐幽》中李善兰尖锥术的基本理论,虽不十分严谨,但他的独具匠心的妙悟已达到了某些积分的结果,具有启蒙之意义。接下来他以“方圆之理,方内函圆,方圆之较”为例说明尖锥术原理之应用:在单位圆外做外切正方形,方内圆外部分构成四个全等的尖锥,他对其中一个尖锥之底反复对分,得到无穷多个尖锥,运用第八条当知求得这一系列尖锥面积,“既得诸积,四因之,以减外大方积,便见大圆真积也”。李善兰在西方微积分传入之前,通过独立探索,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,形成清末中算发展的高峰。《方圆阐幽》版本有:《则古昔斋算学》(1867)本,现藏北京图书馆与苏州图书馆;《续艺海珠尘》本;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诸子裒异

    九种,十二卷。明代人辑,未标编辑者姓名。该书收诸子九种:宋苏轼注《广成子》一卷、周鬻熊《鬻子》一卷(逢行珪注)、晋程本《子华子》二卷(郎兆玉评)、汉陆贾《新语》一卷、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一卷、唐谭峭《

  • 立斋遗文

    五卷。明邹智(1466-1491)撰。邹智,字汝愚,号立斋,四川省合州人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,选庶吉士。弘治三年(1490)。坐于御史汤鼐等妖言惑众,下狱。后赖人营救,免死。得与陈宪章游,其

  • 易史象解

    二卷。明林允昌撰。允昌字为磐,号素庵,福建晋江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官至吏部郎中。该书取《易》象大义而各寻史实以配之,每卦为一解。《自序》称其本程传、朱义、诚斋、紫溪之说,而参以己见。但实际上

  • 庶物异名疏

    三十卷。明陈懋仁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懋仁著有《年号韵编》。此书汇辑古今物名之异者。并为之作笺疏。共二千四百五十二名。分二十五部。此书舛误之处亦甚多。

  • 尔雅蒙求

    二卷。清李拔式订。拔式字竹岭。卷首有嘉庆三年(1798年)李氏自序。正文用寸楷书《尔雅》正文,旁注以音,或只别四声、或直注一音,盖专为学童而作。是编可令学童读、写并行,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。有嘉庆间刊本

  •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

    二卷。吴康僧会(?-280)撰。康僧会,三国吴僧人。祖籍康居世居天竺,后移居交趾。十余岁父母皆亡,遂出家为僧。他好学博览,通内外典籍。时江左佛法未盛,他便于吴赤乌十年(247)到建业(今江苏南京),孙

  • 滇程记

    一卷。明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又字升庵,四川新都人。文学家。正德进士,官翰林修撰。后因极言谏阻“大礼”,两受廷杖,谪戍永昌卫(今云南保山)卒。戍边多暇,“书无所不览”,“好学穷理,

  • 清音对字新翻蒙古三字经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姓名,旧抄本未刊行,无成书年代。全书均为满语、蒙古语两种文字的《三字经》对照本,没有汉字,每句均以满语在先,之后译成蒙古语相对照。有《颐志斋丛书》本。

  • 孙子参同

    五卷。明李贽(详见《九正易因》)撰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此本不知何人所辑,前有《凡例》,又有万历庚申吴兴松筠馆主人序,亦不署姓名。”然王重民氏据书中梅国桢序谓是书为李贽撰(《中国善本书提要》)。今从其说

  • 思益堂史学三种

    七十二卷。清周寿昌(1814-1884)撰。周寿昌字应甫,一字荇农,晚年号自庵,湖南长沙人。道光年间进士,入翰林,授编修,后任内阁侍读学士,署户部侍郎。生平喜治史学。是编三种,均为订补史注之作。《汉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