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氏鼠璞
见《鼠璞》。
见《鼠璞》。
一卷。元洪焱祖(1262-?)撰。焱祖,字潜夫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自儒官起家,四转而为遂昌主簿,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。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。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、大百围,并以杏亭自号,遂以名集。《四库
①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洪璟纂修。洪璟字昆霞,安徽歙县人。出身拔贡,历任教习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)任交城知县。交县山多水少,人民瘠苦。自清初兵乱。以后,田地荒殖,民不聊生。洪璟为知县,颇能廉明仁爱,教
一卷。清赵之谦(1829-1884)撰。之谦字益甫,又字伪叔,号冷君,又号无闷,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。咸丰九年(1859)举人,官南城知县。工篆刻书法,精训诂,著《汉学师承续记》、《六朝别字记》、《金
四卷。黄浚辑。黄浚,字百川,北京人。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。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,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。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。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,也无考释。有1936年影
十二卷。南宋都絜撰。都絜,字圣与,润州丹阳(今江苏丹阳)人,生卒年不详。父都郁,平生喜《易》。絜从父学《易》,并以父说撰成《周易变体》,又名《易变体义》、《易变体》。是书专讲《易》卦的变体问题。认为《
二卷。清王锡聆撰。锡聆,福鼎(今属福建省)人。该书考证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三家《春秋》经文的异同,加以罗列。有道光十五年(1835)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。
十二卷。清胡凤丹撰。胡凤丹,字月樵,浙江永康人。黄鹤山在湖北武昌府城西南。又名黄鹤山、高冠山、高观山、石城山、蛇山、长春山、黄鹄矶。《黄鹄山志》同治十三年(1874)刻本,共十二卷。分为名胜、流寓、仙
见《枕中书》。
十三卷。清杨彝珍(1807-?)撰。杨彝珍字湘涵,一字性农。武陵(今湖南省常德县)人,道光三十年(1850年)进士,官兵部主事。彝珍文集若干卷,语高而旨深,词句刻深。因旧刻漫患讹舛,琪光等儿、孙、曾孙
四卷。明王寅(生卒年均不详)撰。王寅,字仲房,又一字亮卿,自号十岳山人,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尝问诗于李梦阳,中年习禅事于古峰和尚,工诗。著有《十岳山人诗集》。此集共四卷,乃王寅自定。古峰曰:“吾遍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