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阳县志续编
十卷首一卷末一卷,清钮传善修,李炳灵、杨藻纂。钮传善,曾任德阳县知县。李炳灵,教谕。杨藻,邑人,拔贡。此篇盖续裴志补记六十余年之事迹,门类一仍其旧,卷帙减于旧志二卷。《德阳县志续编》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刻本,此志记述详实,惟德阳县志裴令以前已有三修,均称创于康熙三十四年(1695)别楣之手,而炳灵序谓明万历时有樊真公《德阳录略》,不知所据为何。又士女志,各小传下注,采自何志者20余节。考诸志纂辑者,并无何氏其人,其未详所自出,殊为疏略。
十卷首一卷末一卷,清钮传善修,李炳灵、杨藻纂。钮传善,曾任德阳县知县。李炳灵,教谕。杨藻,邑人,拔贡。此篇盖续裴志补记六十余年之事迹,门类一仍其旧,卷帙减于旧志二卷。《德阳县志续编》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刻本,此志记述详实,惟德阳县志裴令以前已有三修,均称创于康熙三十四年(1695)别楣之手,而炳灵序谓明万历时有樊真公《德阳录略》,不知所据为何。又士女志,各小传下注,采自何志者20余节。考诸志纂辑者,并无何氏其人,其未详所自出,殊为疏略。
二卷。清孙经世(详见《惕斋经说》)撰。本书卷一为《周礼》,共九十八条,卷二为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,共一百六十一条。大体上是对或字、借字、俗字、讹字、古今字、引伸字、小篆新造字乃至衍字、漏字,一一加以分别
二卷。宋张行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行成,字文饶,一作子饶,临邛(今属四川省)人。传说张行成撰有“易说七种”,此著就是其所撰七书之一。北宋邵雍撰《皇极经世书》,认为天地万物变化消长的法则可由象数推演而知
二卷。罗振玉撰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虚书契》条。本书成于光绪十一年(1885)。王昶著《金石萃编》时,已近暮年,眼睛有病,视力衰退,靠门下为其检阅史料,故未能精到。罗振玉校正《金石萃编》中碑志一百三十种,
八卷。旧本题明杨慎(详见《谢华启秀》)撰。本书也是隶事之书。但是《升庵书目》并未载此书。本书分天、地、人三部。又分子目三十八。援引踳驳,也许为坊贾之依托。
十卷。清陆心源(见《元祐党人传》)撰。钱大昕《疑年录》详于儒林文苑。心源益之以名臣大儒、气节文章之士,旁及书画隐逸之流,而以女士释道之通文事者附于后,共得一千二百余人。现有《存斋杂纂》本。
一卷。明孙本撰。孙本字初阳,钱塘(今属浙江)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著述有《孝经释疑》一卷,《古文孝经说》一卷。是书为问答体,一疑一释,以阐发其义,凡十八条,所见多当。本经引《尚书》一处,引《诗》十处,
一卷。蜀汉蒋琬(?-246)撰。蒋琬,字公琰,三国零陵湘乡(今属湖南)人。初随刘备入蜀,后为诸葛亮所重,任丞相长史。诸葛亮攻魏,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。亮死,代亮执政,官至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封安阳亭侯。
七卷。清金玉冈(1711-1773)撰。金玉冈字西昆,号芥舟,又号黄竹道人。天津人。金玉冈慕陶宏景、林和靖之为人。博览群书,精通百家,工诗善画,自成一家。当道重其学,争聘不就。遍游名山邃谷。著有《黄竹
十二卷。《文集》十四卷。《续集》二十三卷。明陈文烛(1535-?)撰。陈文烛,字玉叔,湖北沔阳人,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南京大理寺卿。是集分为诗集十二卷,文集十四卷,续集二十三卷
二十六卷。清纪昀(1724-1805)编。纪昀字晓岚,一字春帆,直隶献县(今属河北省)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。谥文达。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,纂定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。有《纪文达公遗集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