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御注道德经

御注道德经

二卷。清世祖福临(1638-1661)撰。福临,姓爱新觉罗,名福临,皇太极第九子。清代皇帝,年号顺治。1643-1661年在位。福临六岁即位,由叔父多尔衮、济尔哈朗摄政。顺治元年(1664)入关,击败李自成农民军,迁都北京。顺冶四年,停止济尔哈朗辅政,顺治七年,多尔衮死后亲政,二十四岁病死。《御注道德经》成书于顺治十三年,原名《御定道德经注》。历史上为《道德经》作注者,自河上公以下达八十余家。或解或疏,或“章句”或“指归”形式不同。严遵等逸士、王弼等名儒、葛洪等道流、苏辙等朝臣各家皆有阐述;梁武帝、唐明皇、宋徽宗、明太祖等帝王亦各有注。其见解浅深,各随识趣。或以为修炼、或以为权谋,其说不一。福临在《道德经注序》中,强调“老子之书,原非虚无寂灭之说、权谋术数之谈。”称各家之注“皆以小智窥测圣人,失其意矣。”认为唐明皇、明太祖等帝王之注“虽各有发明,亦未彰全旨。”此书分《老子》为八十一章,每章里经文夹注,文后总述章旨。其要旨阐述日用常行之理,治心治国之道。注文简约明了,颇合经旨,超拔于各家注,为后世研究《道德经》的重要典籍。现存清顺治十三年丙申(1656)内府刻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空华集

    二卷。《饮河集》二卷。《止啼集》一卷石头庵集五卷。明释如愚撰。如愚,字蕴璞,湖北江夏(今武汉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出家后云游四方,寻居金陵碧峰寺,从诗僧洪恩学。周汝登、曹学佺、袁宗道兄弟皆与之游。是集凡四

  • 鳌峰类稿

    二十六卷。明毛纪(1463-1545)撰。毛纪,字维之,掖县(今山东)人,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第一,累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。著有《辞荣录》、《归田杂识》、《密勿稿》。毛纪于明嘉靖三年(1524)

  • 南吴旧话录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孙尚絅补撰。此书不见著录。为兰挥宋氏所藏明钞本。署赵郡西园老人口授,孙尚絅补撰,七世孙汉徵引释。其书略仿世说,皆记元末至明代松郡上海华亭的先辈名德。略同宋代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,明代顾起元《

  • 二南密旨

    一卷。唐贾岛(779-843)撰。贾岛字阆仙,范阳(今河北定兴)人。初落拓为僧,名无本,后还俗,屡举进士不第。曾任长江主簿,人称贾长江。著有《长江集》。此书凡十五门,一般人认为是伪托的。书中内容错谬很

  • 吴兴名贤续录

    六卷。明王道隆撰。道隆字客山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生卒仕履不详。该书是一部记地方名贤人物事迹的专著。体例上共分道学,儒行,文艺,动业,宦绩,孝友,节义,流寓,隐逸,名宦十门。其中名宦一门采摭最广,

  • 陶庵集

    四卷。明归子慕(1563-1606)撰。归子慕,字季思,江苏昆山人。万历十九年(1591)举人,再试礼部不第,一直屏居江村。以咏诗为乐,人称清远先生。其诗学陶渊明,清雅疏淡,饶有情趣。崇祯初追赠翰林待

  • 古籀汇编

    十四卷。近代徐文镜(生卒年不详)辑。文镜浙江临海人。是书由清汪立名《钟鼎字源》、吴大澂《说文古籀补》、近人丁佛言《说文古籀补补》、容庚《金文编》、罗福颐《古玺文字征》、商承祚《殷虚文字类编》汇辑而成,

  • 开原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全禄修,张金式纂。全禄字廉斋,满洲正红旗人,举人出身,咸丰六年(1856)任开原知县。张式金,邑人。《开原县志》,创修于康熙十七年(1678)知县刘超凡,再修于乾隆五十六年(1791)知县明

  • 洗心斋读易述

    十七卷。明潘士藻(生卒年不详)撰。士藻字去华,号松雪,婺源(今江西婺源)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官至尚宝司少卿。《明史·李沂传》中附有藩士藻事迹,可参看。潘氏还著有《暗然堂类纂》一书,记所见所

  • 来禽馆集

    二十九卷。明邢侗(1551-1612)撰。邢侗,字子愿,临邑(今属山东)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除南宫知县,征授御史,出为湖广参议,迁陕西行太仆少卿。罢官时年仅三十余岁,因家资饶富,于是筑“来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