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广名将传

广名将传

二十卷。明黄道周(1585-1646)注断。黄道周,字幼平,号石斋,漳浦(今属福建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改庶吉士,授编修,为经筵展书官。崇祯时,因言时事屡遭贬官。北京失陷后,又辅政南明福王,为郑芝龙排斥。清军南下,黄道周在江西起兵抵抗。战败被执,后遇害,《明史》有传。此书前有自序一篇,谓旧本不足重。旧本乃指宋人张预《百将传》、明人陈元素《名将传》。于是“取而细较之,芟其繁文,出其精要,再入旁批有夹注,又总断结其智勇之所在”。此序作于崇祯十六年,正是国事日非之时,内有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农民军,外有觊觎入关的满洲军。黄道周欲从历代名将事略中,向人们提供教训,引以为鉴,可谓用心良苦。全书录西周至明代名将一百七十五人,首吕尚、孙武,终戚继光、俞大猷。传中述其生平事迹,在“断曰”中评其功过,究其作战得失,“使披阅者,一览而知前人之用意”,领会用兵之奥妙。如在俞大猷传的论赞中说:“大猷为将,事必先周。陈师鞠旅,言必尽谋。水灭倭氛,陆俘琏囚。闽广奠安,漳泉少扰。比之方叔,实称其俦。”全用韵文写成。此书寓兵法理论于人物传略之中,形象生动。故人评之曰“非孙、吴诸家辞旨深奥猝难索解者可比”(耆英《新镌〈广名将传〉序》)。此书影响甚广,“实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”(耆英《序》)。此书又名《广名将谱》,《四库提要》入《兵家类存目》,著录此书十七卷,殆非完本。又疑“词意弇陋,决不出道周之手”,认为是坊间依托之书。本书有明崇祯癸未(1643)年刊本,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。清道光己酉(1849)年耆英辑印本,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有藏。此外,国内多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明刊本。《海山仙馆丛书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中收有本书。点校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,孟冰点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生子要论

    一卷。魏周生烈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周生烈姓周生,名烈,三国魏敦煌人,魏初征仕。明帝时注经传,多传于世。《论语义说》已著录。是书一名《周生烈子》,一名《周生子》。其内容,阐明尧舜、孔子之语。《

  • 毛诗天文考

    一卷。清代洪亮吉(1746-1809)撰。洪亮吉初名礼吉,字君直,一字稚存,号北江。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清代文学家,经学家,乾隆六十年(1759)进士。授翰林院编修。充国史馆编纂官。嘉庆三年(17

  • 周易辑要

    五卷。清朱瓒撰。朱瓒字霑,全椒人。此书成于乾隆五年(1740)。不讲河、洛,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,颇能芟除枝曼。只是逐句诠释,辞义虽然洁净,但不精微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四时病机

    十四卷。清邵登瀛(生卒年不详)撰。邵登瀛字步青,吴门(今江苏吴县)人。曾为名医薛雪弟子。在当时颇有医名。著有《温毒病论》、《女科歌诀》等。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(1765)。邵氏之曾孙炳扬,对此书予以考订

  • 吴都文粹

    九卷。宋郑虎臣编。郑虎臣字景兆,官会稽尉。里贯生卒不详。其父曾为贾似道所害。德祐初年,贾似道谪授高州团练副使,寻州安置。郑虎臣自请监押贾似道,后诛杀贾似道于木绵庵。是书为吴郡遗文集,收录颇广。其中若李

  • 国老闲谈

    见《国老谈苑》。

  • 凤川先生文集

    三卷。明刘良臣(约1501年前后在世)撰。刘良臣,字尧卿,别号凤川。河东芮城(今山西芮城)人,生卒年不详。弘治十四年(1501)举人。官杨州府主簿,改平凉府。良臣自为诸生好为古文辞,二十岁即应明经科考

  • 天玉经内传

    三卷、外编一卷。旧本题唐杨筠松(详见《撼龙经》)撰。此书不见于宋代诸家书目,传说杨氏师弟秘之不行于世,宋代吴克诚遇真人得受此经,其子吴景鸾发明其义,撰《天玉经外传》。据此,知其书始出于宋,是否为唐人之

  • 史学丛书

    ①九十三种,一千七百七十一卷。广雅书局编,南海廖译群总校。张之洞总督两粤时,于番禺开设广雅书局,所刻以史学著作为多,其意盖在于集成史藏。后广雅书局按四部辑收部分所刻书,成《广雅书局丛书》,上海书坊又择

  • 鄂州小集

    六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宋罗愿(1136-1184)撰。罗愿,字端良,号存斋,徽州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举乾道进士。知南剑州改知鄂州,卒于官。其父汝辑,助秦桧以害岳飞,犯天下之公怒。而愿学问广博,文章高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