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常谈

常谈

一卷。南宋吴箕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箕字嗣之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乾道五年(1169)进士及第。授仁和县主簿,分教临川。历知当涂县,为赵汝愚所重,召主审察。寻以疾卒。《宋史》不为立传,其事迹仅见于《徽州志》。所著尚有《听词类稿》十二册,已久佚不传。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,而间及于考证。分条记事,现存一百多条。《徽州志》称吴箕在临川时,与陆九渊友善,常与之游,相互讲明义理,盖深有得于金溪之学。今以此书与陆九渊文集互勘,可见其旨趣往往与陆九渊相合,如陆九渊《经德堂记》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,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;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,汉有天下,遂定于此。又陆九渊语录论曹参相汉,谓其能师盖公,用黄老术,汉家之治,血脉在此;而吴箕亦谓曹参得安静之体,盖公清心之言,有以先入之。两人说法,几乎一模一样。吴箕虽然有取于陆九渊,但并非墨守不变者,如论汲黯一条,陆九渊集中称汲黯仗节守义,虽曰未学,必谓之学;而箕乃以谓汲黯之直谏,本于气质,非学而得,故昧于大道。两人之说有如方枘圆凿,无法相入。可见,箕之学术虽本陆九渊,而亦不为苟同,实为可取。书成之后,不知何时刻版。与吴箕同时代的尤袤,辑有《遂初堂书目》,已列有《常谈》之名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谓《常谈》一卷,说明当时即已珍重其书。后全书散佚。清人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从《永乐大典》各韵中抄出,荟萃一百多条,重新编辑成书,以广流传。今所传者还有《函海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等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隆德堂诗文稿

    二卷。明魏纯粹(约1619年前后在世)撰。魏纯粹,字仲乾,河北柏乡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进士,官至监察御史。著有《隆德堂诗文稿》。是稿诗、文各一卷,多为其官永城知县时所作。末附其为御

  • 蜀藻幽胜集

    四卷。明傅振商编。生平见《古论元箸》条。蜀地自汉、晋以来,文章为盛。宋庆元中有程迂孙等《成都文类》,明嘉靖中又有周复俊《全蜀艺文志》。此集分为二十五类,后有傅振商自跋。原刻尚有《秦藻幽胜集》合为一编者

  • 拙尊园丛稿

    六卷。清黎庶昌(1837-1897)撰。黎庶昌,字莼斋,贵州遵义人。廪贡生。同治元年(1862),特赏知县,派曾国藩大营,与张裕钊,吴汝纶、薛福成合称曾门四弟子。光绪二年(1876),郭嵩焘出使欧洲,

  • 坊记新解

    不分卷。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,字季平,原名登廷,字学斋。四川井研(今四川井研县)人,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。光绪十五年己丑(1889)恩科进士,历官龙安教授、松潘教授、射洪训导。曾受业于王闿

  • 练溪集

    五卷。清傅米石(约1728年前后在世)撰。傅米石,字立允,山东巨野人,康熙五十二年(1713)举人,工古文。本集计文二卷,诗二卷,杂记一卷。集前有门人李包序,后有其子尔德所作家传。米石古文谨严有法度,

  • 竹居集

    一卷。明王珙撰。珙,字廷珪,江苏常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此编为王珙诗集。观其诗,多用洪武正韵,是受当时作诗趋势影响所致。诗内容大致出入于月泉、吟社一派遗韵。虽诗中偶有秀丽之句,但篇幅单薄窘

  • 禹贡地理古注考

    一卷。清孙冯翼撰。孙冯翼字凤卿,直隶承德(今属河北省)人。此书卷尾有俞正燮书跋,称“孙凤卿观察自涿州寄予此书,搜求古逸、排比有法、不自驰骋议论,而奥旨自通,可谓有赡雅之思矣。”此书备列古注,但其中只有

  • 带月草堂诗集

    一卷。清颜怀礼(?-1722年以前)撰。颜怀礼,字约亭。山东曲阜人。袭世职为“五经博士”。其人好学,又喜作诗。不幸早卒。本集为其弟怀绎所辑,集前有康熙六十一年(1722)峄县李克敬序。李克敬认为,如果

  • 看花杂咏

    一卷。清归庄(1613-1673)撰。归庄一名祚明,字尔礼,又字玄恭,号恒轩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归有光曾孙。明末复社成员。因参加昆山抗清斗争,失败后一度改僧装逃命。善书画,工诗文。他常变更其名号,或

  • 蓉溪书屋集

    四卷。《续集》五卷。正集明方豪编。方豪,字思道,号棠陵,生卒年不详。开化(今属浙江)人。正德三年(1508)进士。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。续集高第编。高第,绵州(今属四川)人,生卒年不详。正德九年(1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