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小尔雅

小尔雅

亦称《小雅》。十三篇,即《广诂》、《广言》、《训》、《广义》、《广名》、《广服》、《广器》、《广物》、《广鸟》、《广兽》、《度》、《量》、《衡》。十三篇中《度》、《量》、《衡》三篇《尔雅》所无,为《小尔雅》新增者。另十篇皆为增广补充《尔雅》者,故称“广”也。《小尔雅》所释词语名物计三百七十四事(胡朴安统计),大多数为《尔雅》所未备,少数见于《尔雅》者,释义与《尔雅》亦有别,唯《广言》之“卬,我也”;“登,升”也等条与《尔雅·释诂》无别,这些词条可能为后人所窜入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于“孝经类”载《小尔雅》一篇,无撰人名氏;《隋书·经籍志》“论语类”有《小尔雅》一卷,注:李轨略解;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“小学类”有《小尔雅》一卷,注:李轨解;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载《李轨解小尔雅》一卷,可证宋以前无道撰人名氏者。宋人所编《崇文总目》及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、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、王应麟《玉海》所引《中兴馆阁书目》,皆云孔鲋所著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载孔鲋撰《小尔雅》一卷。宋人无道李轨解者,是晋人李轨注,宋时已亡佚不传矣。《汉志》所载之古本《小尔雅》亡佚甚早,今本《小尔雅》为后人从《孔丛子》中抽出别行的。《孔丛子》旧题孔鲋传。孔鲋是孔子八世孙,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博士,事迹见于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孔鲋无著《孔丛子》的记载,宋濂《诸子辨》、胡应麟《四部正讹》、姚际恒《古今伪书考》等并云《孔丛子》乃伪书。今本《小尔雅》为《孔丛子》之第十一篇,其书非孔鲋所撰无疑。今本《小尔雅》作者问题,清儒争论纷纭,可归纳为三说:甲、谓今本《小尔雅》是后人掇拾而成书,非古小学遗书。此说戴震主之,段玉裁及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并同戴说;乙、谓三国魏人王肃所伪造。此说臧镛主之;丙、谓是古小学之遗书,而采入《孔丛子》者。此说胡承珙主之,宋翔凤、葛其仁、王煦、朱骏声、任兆麟等并同胡说。《小尔雅》一书非孔鲋所撰无疑;谓王肃著,证据不足;其书体例尚较严整,亦非后人掇拾王肃、杜预等人之说而成者;胡氏等人谓乃古小学遗书而采入《孔丛子》之说为是。《小尔雅》成书甚早,书成于《尔雅》之后不久,汉世此书已见征引,魏晋以后征引尤多。晋人李轨为之注解。李氏注解之本至宋已佚。宋人遂从《孔丛子》第十一篇中将《小尔雅》钞出,而成别行之本。此本与《汉志》所载者不当大异,乃魏晋人伪造《孔丛子》时,摭取流行于其时的《小尔雅》纳入书中。故《小尔雅》并非伪书,确为古小学之遗书也。《小尔雅》书名,宋宋咸注释曰:“经传字义有所未畅,绎而言之,于《尔雅》为小焉。”此篇乃羽翼《尔雅》之作,故于《尔雅》称“小”也。《小尔雅》训诂体例全仿《尔雅》。《广诂》、《广言》、《广训》三篇,大体用“某者某也”方式,多集比若干同义近义之词,然后用训释词概训释其意义,如《广诂》之“逼尼、附、切、局、邻、傅、戚,近也。”是为“通训”之法。《广义》以下十篇,则多用“某某谓之某某”或“某某曰某某”之例,多数为一词一训,训释词既训释其意义,往往又辨析相类相关语词名物间的区别。《小尔雅》收词甚少,连训释语在内尚不足万言,且因《孔丛子》为伪书,遂多以为《小尔雅》亦为伪书,故清代学者,对此书殊少征引,不甚重视。然此书成书甚早,且能增广补充《尔雅》所未备,故与《尔雅》有并存之价值;是书保存的古代词语名物,是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价值的材料,也是经籍训诂的重要工具。胡朴安《中国训诂学史》将是书训诂与毛传、郑笺相较,证明相合处甚多,说明《小尔雅》确足以广《尔雅》之所未备,亦为训诂之资粮也。故魏晋以降,传注多所征引,李善《文选注》引之尤多,可证是书在训诂学上有相当高的价值。黄季刚曰:“清人则以其在伪书中,多不肯引用,不知《小尔雅》与经传相应,宋翔凤《训纂》可取证。”(《文字声韵笔记》)阳山顾氏《文房五雅全书》、《说郛》、《古今逸史》、《汉魏丛书》、《龙威秘书》等皆收有《小尔雅》。顾氏本据夷白斋宋本重雕;尚有明胡文焕校刊本、徐北溟据唐石经校乾隆刊本、卢抱经堂校刊本;《丛书集成》初编据顾氏本排印,最易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经疑问

    一卷。房景先(475-518)撰。清王谟(见《圣证论》)辑。景先字光胄,清河(今属河南)人,北朝北魏经学家。祖父房元庆,仕刘骏,历七郡太守。父房爱亲有三子,长子景伯,三子景远,景先为第二子,幼孤贫,无

  • 古文尚书考

    一卷。清陆陇其(1630-1692)撰。陇其,初名龙其,字稼书,人称当湖先生,谥清献。平湖(今属浙江省)人。清代著名学者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,历任嘉定、灵寿二县知县。有善政。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,

  • 疑狱集

    四卷。五代和凝(?-955)、和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补疑狱集》六卷。明张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和凝,字成绩,郓州须昌(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)人。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。后唐灭亡后,入后晋,官至左仆射。后

  •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

    三卷。宋王惟一(987-1067)撰。王惟一,又名王维德,北宋著名针灸学家,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、尚药奉御等职。天圣元年(1023),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,铸铜人式,又纂集旧闻,订正讹谬,撰写《铜

  • 廿二史考异

    一百卷,清钱大昕撰。钱大昕(1728-1804),江苏嘉定(今属上海市)人,字晓征、及之,号辛楣、竹汀,晚号潜研老人。乾隆进士,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,广东学政。乾隆四十年(1775年)丁忧后病不复出。历

  • 衍极

    二卷。元郑构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构,字子经,罗源(今属福建)人,一作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泰定中官南安县教谕,与陈旅为文字友。著有《衍极》五篇,《衍极记载》三篇,《书法流传图》、《学书次第图》等。《永乐

  • 尚书通考

    十卷。元黄镇成(1287-1362)撰。镇成字元镇,江浙省邵武(今属福建)人。元代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屡试不第,历游南北,后归隐故乡著书,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,未及赴任而卒。著述除《尚书通考》之外,尚有《秋

  • 万世太平书

    十卷。清劳大兴(详见《瓯江逸志》)撰。本书拾录先儒学者著作前言部分的言论,取名《万世太平书》的目的,是为世间百姓建立做事标准,为天地生灵树立善良的意念,为世俗开创一个美好和谐的太平环境,为前圣继承传播

  • 蒋恭侯集

    一卷。蜀汉蒋琬(?-246)撰。蒋琬,字公琰,三国零陵湘乡(今属湖南)人。初随刘备入蜀,后为诸葛亮所重,任丞相长史。诸葛亮攻魏,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。亮死,代亮执政,官至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封安阳亭侯。

  • 大誓答问

    一卷。清龚自珍(1792-1841年)撰。龚自珍定玺玉,又字璱人,后更名易简,字伯定,又更名巩祚,号定庵,又号羽琌山民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道光九年进士,官至礼部主事。龚自珍为清代后期的思想家、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