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天原发微

天原发微

五卷。宋鲍云龙(1226-1296)撰。鲍云龙字景翔,号鲁斋,歙县(今属安徽省)人。宋宝祐六年(1258)举人,景定中(1260-1264)乡贡进士,居乡教授,入元不仕而终。其人博通五经,尤精于易,著有《筮草研几》、《大月令》等。鉴于秦汉以来探讨天道者或拘于数术,或沦于空虚不可知的状况,本书附会周易而研讨天人之关系,列诸儒之说于前而以己见辨论其下,拟《易大传》“天数二十有五”而立二十五篇,博考详究,条理分明。其具体内容是:《太极》篇论述道体,以太极为万物之本原;《动静》篇论述道用,讲万物之发展变化;《静动》篇论述用本于体,讲体用之关系;《辨方》篇论述方位,认为一年四季之运行必孕始于坎位;《元浑》篇讨论万物发展变化,认为万物终始皆表现天道运行;《分二》篇讲动静初分,即天地细缊;《衍五》篇讲阴阳再分,即两仪生四象;《观象》篇探讨四象各生两仪即四象生八卦之故;《太阳》、《太阴》、《少阳》、《少阴》四篇敷演邵雍之说,以日月星辰分别配四象;《天枢》篇讨论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”之故,以所余之一为北辰;《岁会》篇讲所谓“十二次”,即与“爻辰”说相关的太阳沿黄道绕地球而行所次之方位;《司气》篇讲七十二候,即易与历法的关系;《卦气》篇讲卦气说,认为焦延寿、京房之学为太元所出;《先后》篇论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;《左右》篇讲“左旋右旋”之说;《二中》篇讲数字,认为五、六为天地之中;《阳复》篇讲复卦,认为“复”为天心;《数原》篇讲数字之变化,认为万变不出一理;《鬼神》篇论辩《易传》中所谓“鬼神”,认为后世所理解之鬼神多非其正;《变化》篇讲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变化,认为天有天之变化,人有人之变化,而以朱熹“主敬”之说作为结论。全书主要倾向是泛滥象数之说,且多取扬雄旧说为据,显得杂芜荒远。但其中于《易大传》义理亦颇有发明,于象数之学颇多补正,算得上一部有用之书。元元贞年间,郑昭祖刊行其书,方回、戴表元皆有序;明代有重刊本,对原书有所删改。今通行本为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

    见《病机气宜保命集》。

  • 直隶五道成规

    五卷。工部奉救撰。清工部以直属各道一切工程需用工料按现行作法成例均有浮多,屡经驳减,并不划一。因频发是书以备查核。《直隶五道成规》乾隆刻本,共五卷。其所谓五道者,乃清河、永定、通水、天津、大名五河。书

  • 知稼翁词

    一卷。宋黄公度(1109-1156)撰。黄公度字师宪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绍兴八年(1138)进士第一,官至考功员外郎。黄公度所作词一卷,在其《知稼翁集》业已有载,此则毛晋所刊之别行本。所收词仅十三调

  • 蚕桑简明辑说

    一卷。补遗附图一卷。清黄世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本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,生活于清光绪年间。黄世本《蚕桑简明辑说》序中谈到了该书的成书过程:“……适见澄江吴君孔彰所著《蚕桑捷效书》,一再披览,说甚

  • 药方论

    见《伤寒论方》。

  • 宫室考

    十三卷。清任启运(1670-1744)撰。启运字翼圣,居近古钓台,也称钓台先生。江苏荆溪(今宜兴)人。雍正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乾隆时历官中允、侍讲学士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,官至宗人府府丞。精理学,宗朱熹

  • 论孟考典

    不分卷。清方楘如(详见《集虚斋四书口义》)编纂。方楘如的《四书口义》重在说理,是书则重在数典。征引虽博而无案断。书虽不相涉,而义可相发。如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”引《国语》:“单穆公曰:‘民失其资,能无

  • 律吕原音

    四卷。清永恩撰。永恩系清礼烈亲王代善第六世孙,初袭康亲王,乾隆四十三年(1878)复号礼亲王。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,凡四卷。首列河图洛书,概因河洛以起数,且以卦气定律吕之观点。谓律由声制,

  • 甘泉仙源录

    见《甘水仙源录》。

  • 孟亭编年诗

    不分卷。清王箴与(1693-1758)撰。王箴与,宝应(今江苏宝应)人。康熙五十一(1712)年进士。雍正十三(1735)年官卫辉,以官事下狱,旋释还。王箴与还著有《木清阁文稿》,《诗意存》,《春秋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