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观堂文集
三卷。余缙撰。余缙,清代诸暨(今浙江诸暨县)人。字仲绅,号浣公。顺治壬辰(1652)进士,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,有《大观堂文集》。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,共四十三篇,另附外官告病诸疏,是其未上之稿。
三卷。余缙撰。余缙,清代诸暨(今浙江诸暨县)人。字仲绅,号浣公。顺治壬辰(1652)进士,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,有《大观堂文集》。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,共四十三篇,另附外官告病诸疏,是其未上之稿。
二十卷。《后编》六卷。《诗钞》十四卷。清宗稷辰(1792-1867)撰。宗稷辰字迪甫,一字涤甫,号涤楼,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,道光元年(1821)举人。官至内阁中书,山东运河道,历主湖南、群玉、濂溪、
二十二卷。清丁鼎时、吴瑞麟撰。丁氏字九畴,号柯亭,丹阳(今安徽当涂)人,廪贡生,著有《新硎骊珠集》等。吴氏字南驺,亦为丹阳人,诸生。此书由吴瑞麟自序,经考证系由吴氏一人所著,因其兼采丁氏之说,所以题丁
一卷。明末清初顾炎武(1613-1682)著,沈岱瞻(生卒年均不详)辑。沈岱瞻字瞻,淞南(今属江苏)人,约康熙时人。顾炎武死后,当时知识分子群体中以王猷定、顾有孝、陆圻、王锡阐、吴任臣、戴笠等21人为
四卷。《幽贞集》二卷,《邕集》六卷。明董传策(1530-1579)撰。董传策,字原汉,号幼海,抱一山人。上海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因劾严嵩稔恶误国之罪,严嵩下其狱,严刑拷打。恰逢地震而得宥
十卷。明艾穆撰。艾穆为明诗文作家,字和甫,一字熙亭。平江(今属湖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举人。授阜城教谕,入为国子助教,升刑部主事,进员外郎。因弹劾张居正父死夺情被杖,谪戍凉州。张
一百二十二卷。明陈仁锡(1579-1634)编。陈仁锡字明卿,号芝台。长洲(江苏苏州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七年,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。崇祯初复召,官南京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系辞十篇书》等多部
二卷。英国赫胥黎(1825-1895)撰,严复(1853-1921)译。赫胥黎,英国著名博物学者。严复原名完光,字又陵,后改今名。复早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,后被送往英国留学,学成后回国。从1895年起,
一卷。清周清原撰。周清原,字蓉湖,江苏阳湖人。《乐清县志》载雁荡山,有十谷八洞三十岩,得名之峰一百二十座。周清原游雁荡山,匆匆两日,使游未尽此山之胜,仅及一半,但纪大龙湫至详。记入谷缘涧行,水声潺潺,
二十卷。清于觉世修,陆龙腾等纂。于觉世,字赤山,山东新城县人,进士,官河南归德府司理,改授县任,清康熙七年(1668)来任巢县知县。陆龙腾,号乡先生,邑人,贡士。巢县古志无传,明季一修于弘治五年县令林
一百卷,清钱大昕撰。钱大昕(1728-1804),江苏嘉定(今属上海市)人,字晓征、及之,号辛楣、竹汀,晚号潜研老人。乾隆进士,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,广东学政。乾隆四十年(1775年)丁忧后病不复出。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