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种,四卷。清鱼凫居士编。鱼凫居士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丛书收入三种:清蔡寿祺《筹蜀记》一卷并附录、《惠蜀书》二卷并补遗、清徐灼《汉安征信录》二卷。均记蜀中战乱事。前有咸丰十一年(1861)鱼凫居士
一卷。清刘宝树(1777-1839)撰。宝树字幼度,号鹤汀,江苏宝应(今宝应县)人。嘉庆十二年举人,历官赣榆训导,五河教谕,国子监典籍等职。刘履恂之子,刘宝楠之兄。宝树濡染家学,精研经训。一生虽好读书
一卷。清代王澍(1668-1743)撰。作者针对陆(九渊)王(守仁)学说中“主于静悟,以读书为粗迹”的观点,摘取朱熹读书章程等内容来批驳,旨在反对忽视读书这一环节的治学方法。
四卷。明沈大洽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大洽,号愚公,又号雪樵,杭州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卷首吴之鲸序中说:“武林高士坊有梅花屋,明圣湖有读书舫,表忠观右有蔬斋,法华山有万竹庐,愚公随意偃息”
十二卷。明陈琛(?-1545)撰。陈琛字思献,号紫峰,福建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。明经学家,著有《易经通典》、《四书浅说》等。陈琛讲学务平易切实,不为穷高极远之论。其说四书也同此旨,语求浅显而理甚醇正。
六十六卷。清顾嗣立(1665-1722)撰,嗣立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康熙进士。选庶吉士,改中书,因疾归故。顾嗣立博学有才名,喜藏书,尤工诗,性豪于饮,当时称为酒帝。辑有《元诗选》、《注韩昌黎》、《温
十七卷首一卷,清苏宗经、羊复礼、夏敬颐辑。苏宗经,字是程,号文庵,广西玉林人,道光元年(1821)举人,任梧州府学教授、国子监监丞,好读书,著有《读史管见》、《监史精华》、《明史漏约》、《名宦百咏》等
一卷。元刘郁撰。刘郁,字文季,别号归愚,生卒年不详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元初为左右司都事,进拜监察御史。是书写波斯觐见旭烈兀大王往返途中见闻。与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、《西游录》相比,此书成书稍晚,有些
六卷。明张献翼(生卒年不详)撰。献翼字幼于,崑山(今江苏昆山)人。后更名敉。其事迹附于《明史·文苑传·皇甫涍传》末。此书乃其早年读书于上方山中所著。献翼放诞不羁,言行诡异,而其说《易》乃平正通达,笃实
一卷。三国时魏蒋济(?-249)撰。济字子通,楚国平阿(今属江苏省)人。曾任郡计吏,州别驾,正始中升太尉。嘉平元年(249),随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,后不久病死。蒋济一生勤于著述,除《蒋子万机论》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