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书证疑

四书证疑

八卷。清李允升撰。李允升字蔼蹊,山东文登(今山东文登)人。是书卷一至四为《论语》,卷五为《大学》,卷六为《中庸》,卷七至八为《孟子》。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各有辛从益序,《孟子》有刘登桂序。卷首有凡例。是书不备举经文,也不逐篇解说,对书中一节一句认为有可疑者,则援义以证之,不主一家,也不拘一例。《论语》诸条,多取注疏;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,偶尔涉及。书中所说偏于义理,不乏独到之见。该书有道光四年(1824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默斋集

    四卷。明许论(约1554前后在世)撰。许论,字廷议,河南灵宝人,生卒年未详。嘉靖五年(1526)进士。由尚书郎进南京光禄少卿,寻迁南京大理寺承,进部察院右佥都御史,抚蓟州(今天津蓟县),又进右副都御史

  • 读律佩觿

    八卷。清王明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明德,字金樵,高邮人。官至刑部陕西司郎中。《读律佩觿》成书于康熙甲寅年(1674年)。书中记载当时实行的清代律例,分类编辑,并分别进行阐释。附有《洗冤录》及《洗冤录补

  • 黄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李蕃修,范廷凤纂。李蕃字锡征,号懒庵,四川通江人,顺治十四年(1657)举人,康熙九年(1670)任黄县知县。著有《雪鸿堂文集》。黄县志,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)。此志为三修。李蕃莅

  • 春秋纂

    不分卷。明朱之俊(详见《周易纂》)撰。该书阐释《春秋》,大抵随文生义,缺乏依据,牵强附会,多主观臆说。有清顺治时活字印本。

  • 别本攻媿文集

    三十二卷。诗集十卷。宋楼钥(1137-1213)撰。楼钥,字大防,号攻愧主人。鄞县(今属浙江)人。隆兴元年(1163)进士。累官太府宗正寺丞,出知温州。其所撰《攻媿集》,原集一百二十卷,至清稍有阙佚,

  •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

    四卷。清范来宗(1737-1817)刻。范来宗,字翰尊,号芝岩,一号支山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宋范仲淹后裔。乾隆四十年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范来宗善于行楷,且工诗画,有《洽园诗稿》等。该法帖中范氏有自

  • 存复斋集

    十卷。元朱德润(1294-1365)撰。德润字泽民,睢阳(今属河南)人。流寓吴中。延祐末,因荐授翰林应举文字,兼国史院编修官,寻授镇东行省儒学提举。至正间,历官江浙行省照磨,参军事,守杭、湖二郡,摄守

  • 季沧苇藏书目

    一卷。清季振宜撰。季振宜,生于1630年,卒年不详,字诜兮,号沧苇,江苏泰兴人。自幼敏学,顺治四年(1647)进士,授兰溪令,历刑户两曹,擢御史。家道殷富,致力藏书,得毛氏“汲古阁”、钱氏“述古堂”者

  • 听心斋客问

    一卷。旧题庐山山人万尚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生平事迹及籍贯俱不详。万尚父在书首自撰《听心斋客问说》中称:“夫听心则弗以言也,而客问则犹未离夫言也。夫亦大士之于世音,弗于耳听,而以目听乎?予观玄书中间,

  • 柘坡居士集

    十二卷。清万光泰(1712-1750)撰。万光泰字循初,一字柘坡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年三十九岁。乾隆元年(1736)荐举博学鸿词,乾隆庚午(1750)举人。万光泰博学工诗文,善画山水,尤精于数学,